“空壳村”这样赢得民心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 编辑:李平

POST TIME:2018-11-06 06:54:57

整治后的白象社区谭家坡街十号,居民在焕然一新的院坝里休闲摆谈。通讯员 胡文丽 摄

上个月,荣昌区昌元街道白象社区投入5万余元,为4个老旧小区硬化了院坝、修建了花台、搭建了雨棚。

不少得到实惠的群众主动提出申请,加入到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为各自小区的改造建设出谋划策。

自从去年成立物业公司获得首笔集体经济红利后,昔日“空壳村”的白象社区变成了“实力村”,主动拿出资金办好了一大批民生实事,夯实了基层党建,赢得了百姓民心。

“空壳村”的机遇

白象社区地处荣昌老城区,以往,村级集体经济没有任何收入,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然而,作为荣昌最为典型的老旧社区,白象社区的522栋居民楼中,七成以上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聘请物业管理公司,导致基础设施老化、院坝环境较差、居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出现。

“我们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基本办公经费都要上级拨付。面对急需办理的民生实事,我们想干都干不成。”白象社区党委书记唐君刚介绍,群众反映的问题难以及时解决,导致农村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渐渐弱化。

去年,白象社区遇到了一个“翻身”的好机会:为引领“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荣昌区要选15个村(社)试点,分别拨付130万元至140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不过,要想得到这笔试点资金,需要经过各村申报、镇党委推荐、区里评审等环节。特别是在最终评审环节,“空壳村”既要拿出好的项目方案书,还要上台进行竞选演讲,获奖者才能争取到最终机会。

“这个机会得抓住!”唐君刚和社区干部们经过精心筹备,计划针对老旧社区治理问题筹建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因地制宜提供垃圾清运、治安巡逻、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

杀入竞选的最终环节,唐君刚的演讲获得评委一致肯定,白象社区成为首批15个试点村(社)之一,获得140万元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扶持资金。

社区办事的底气

140万元扶持资金一到账,白象社区立即成立了重庆香垣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他们拿出10万元租赁了办公场地,用28万元购买了生产经营设备,剩下的102万元全部用于经营发展。

“为了让集体经济产生更多红利,大家仿佛有了使不完的干劲,多方找项目,到处参加竞标。”唐君刚介绍,一年里,该公司不仅承包下了35个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还面向全街道承接了装饰装修、化粪池清掏、管网改造、环境整治等工程。

苦干一年,重庆香垣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合同资金达到160万元,所获的10.6万元利润打到了白象社区的集体账户。

这下,社区说话办事有了底气、行动力,很快就着手开展老旧社区整治,一批整治院坝、修建水厕、搭建停车棚等民生工程陆续实施。

滨河西路117号是一个典型的“三无小区”,6个单元居住着65户居民。多年来,该小区连接主街道的100米长小巷,经常因路面破损、地下管网冒污水等问题,造成居民出行极为不便。但是,因为原来的开发企业早已注销,这一问题迟迟未能得到解决,村民为此怨声载道。

“我们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唐君刚安排香垣物业公司实地了解情况后,很快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社区集体经济出资3万元,65户居民自筹资金1.2万元,动员爱心企业捐资2万余元,三方合力为小区更换污水管道、硬化路面。

短短一个月后,香垣物业公司就完成了这条出行路的改造工程。后来,白象社区又拿出2.9万元,帮助滨河西路117号小区维修了花台、规划了停车位,还安装了路灯、监控、门禁等设备。

像这样,白象社区的首笔10万余元集体资金,全部用在了老旧小区整治上,一共为35个老旧小区实施了23个民生项目。

集体组织的凝聚力

可是,集体经济的资金毕竟有限,究竟如何才能发挥最大效益?白象街道给出的答案是:利用老旧小区的蜕变,增强集体组织的凝聚力,发动居民参与共建自治。

去年6月,白象社区党委指导香垣物业公司成立党支部,并通过“红色纽带”党员服务队平台,广泛开展“维修家电上门行”“义诊进院坝”“微心愿”等一系列活动,拉近了集体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红色纽带”党员服务队还与街道“街长制”“河长制”“网格长”等结合起来,开展送精神、送政策、送服务等“三送”活动。

白象街17号是两栋上个世纪60年代建成的居民楼,因为房屋建设时没有设计厕所,36户居民平时需要到楼下一个公共旱厕上厕所。“红色纽带”党员服务队了解情况后,立即向白象社区争取集体资金,将这个公共旱厕改建成冲水式厕所,解决了居民们的“如厕难”。

“效果超出想象。”唐君刚说,如今,在香垣物业公司党支部的引导下,老旧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居民的生活越过越舒心,志愿参与小区自治的人也越来越多。

“‘空壳村’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反哺民生工作,回应了老旧小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昌元街道党工委书记唐敏介绍,今年,街道又有6个村(社区)新发展了集体经济项目,这些村集体经济正发挥出强大的‘造血’功能。”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85号大元广场4楼 邮编:40001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渝ICP备10202276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