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道德教化作用 树立良好道德风尚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龙丹梅 王亚同 彭瑜 编辑:周游

POST TIME:2018-03-19 05:01:17

  永川区双石镇新乡贤李文容到村民家中开解老人。记者 王亚同 摄

一种力量 永川新乡贤 凭尽心竭力的公心热心赢取民心

  “文容,儿媳妇又‘诀’我了。”“婆媳要相互理解,家庭才更和睦。”3月16日,永川区双石镇复生桥村七社,74岁的钟婆婆又扭到李文容让其帮自己调解家庭矛盾,这已是李文容第三次为此来到老人家里。因办事公平公道,担任社长多年的李文容被村民们选为新乡贤。

  类似李文容这样的新乡贤在永川有近1000名,他们或调解纠纷矛盾和谐邻里,或不求回报做好事引人向善,或回馈家乡修路建桥发展产业,或以身作则重家教作垂范。这些新乡贤都是村民们自己选出来的,在引领乡村价值取向、推动基层善治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激活了农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在过去,维系乡村社会稳定的,主要是以退休官员、读书人、德高望重者为主的“士绅”。“城镇化浪潮中,农村优秀人才大量流向城市,乡村面临着空心化和边缘化。”永川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为应对乡村治理新挑战,近年来,该区大力弘扬乡贤文化,一大批农村优秀基层干部、老党员、退休教师、返乡能人等,通过村民评选、镇街认定等程序,成为新乡贤,成为弘扬农村社会新风尚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新鲜“血液”。

  在永川区合埂镇仓宝村,72岁的苏祖才是远近闻名的新乡贤。苏祖才长期在外办企业经商,但始终牵挂家乡。为改善老家落后的交通条件,苏祖才先后投入100多万元为村里修了水泥路。2012年,他又利用自己的人脉为村里引入一家企业,使60多名村民“洗脚上岸”当上了产业工人,村民们向他赠予了“德布乡邻”的锦旗。

  2014年苏祖才返乡定居,建了一座农家院取名“苏源”,并购置了书桌、椅凳、各类图书,将其作为村里的文化中心。在这里,苏祖才给村里的孩子们讲传统文化,讲家国情怀,讲梦想与感恩。“小时候受‘耕读当勤、赋税当纳、邻里当和’的家规陶冶,后来又读《曾文正公全集》,可以说传统文化影响了我的一生。”苏祖才说,自己打算在村里开设“新乡贤课堂”,给年轻人讲传家风家训和传统文化,还准备请老师、专家为村民培训技能。

  “喝酒失言,口无遮拦。语中带刺,六月心寒。邻里关系,以和为贵。”这首打油诗是临江镇新乡贤陈久述在调解完一起邻里纠纷后写下的。每调解完一起纠纷,他就写一首打油诗作总结。两年多来,陈久述共调解了80多件民间纠纷,写下了80多首打油诗。

  陈久述以前在四川做生意,2002年回到老家发展,2004年成立了临江鸭业协会,将养殖技术无偿分享给乡亲们,带动当地2000余名群众搞养殖增收。作为返乡创业能人,陈久述被大家选为新乡贤。去年,永川区组织有精力、有意愿、有条件的新乡贤设立“乡贤评理堂”,陈久述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协助相关部门化解基层群众矛盾,调解纠纷成功率超过95%。

  不久前,陈久述与其他107位新乡贤参加了永川区乡贤评理员专题培训,并获授乡贤评理员证书。他表示,自己将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在党的领导下学法律、练口才、讲故事、知规范、育新人,当好群众表率,发挥积极作用,让小事不出院、矛盾不上交、邻里更团结。

  一位又一位新乡贤活跃于永川的乡土田间,推动当地乡村发展呈现新面貌。在新乡贤们的努力下,近年来,永川制订或修改出200多条合法、合俗、简便的村规民约,成立100多个“清明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劝导协会”,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帮助乡邻学技术、建场地、筹资金和跑市场,先后培育致富增收项目近200个。新乡贤还牵头修建道路400多公里,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万余场次。

  “我们的新乡贤中近60%是共产党员,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信仰坚定、立场鲜明,发挥了党员带领群众、推动发展的模范作用。”永川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世红认为,新乡贤作为民间力量介入乡村社会治理,变“我给你讲”为“商量着讲”,顺畅了党群沟通纽带,也提升了基层干部的精神境界,他们以尽心竭力地造福桑梓的公心、热心,赢得了聚力发展的民心。本报记者 王亚同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85号大元广场4楼 邮编:40001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渝ICP备10202276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