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校园欺凌的话题,正在持续引发全社会强烈关注:前阵子,河北邯郸一名初中生遭3名同班同学杀害事件尚未平息,这两天,四川营山某校女生在厕所被9人脚踢扇耳光又被警方通报。人们不禁要问,当孩子在学校遭遇校园欺凌,究竟该怎样应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
▲《沉默的十三岁》,天地出版社。
校园欺凌也是让法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塞西尔·阿利克斯深思的话题。她在大量田野调查及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完成了儿童成长小说《沉默的十三岁》,摘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少儿图书奖等儿童文学大奖。近日,这部直击校园欺凌的作品的中文版由天地出版社推出。“希望这本书能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并肩同行,共同面对成长中遇到的挑战,也希望我们的校园里,不要再出现校园欺凌事件。”3月23日,该书译者之一谢逢蓓对记者表示。
深情而感人的叙事,深刻揭露校园欺凌
《沉默的十三岁》描述了13岁的男孩吕多在校园里遭受肉体及精神上双重欺凌,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后来在朋友、家人及老师的帮助下,突破重重心理障碍,鼓足勇气说出真相,重新走向阳光、健康的成长之路的故事。国家图书馆少儿馆原馆长王志庚认为,“这是一部深情而感人的成长小说,强烈的感染力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呼唤我们共同关注校园欺凌问题,捍卫受害者的权益,为像吕多一样的生命注入成长的希望和勇气。”
▲谢逢蓓。
“在翻译工作进入尾声时我曾再次通读整个故事,感到自己就像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法文原版后读到第一句话时一样,心里感受到强烈的震动,久久难以平复。”谢逢蓓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是一名资深童书策划和译者,也是上海国际童书展专业顾问,她说,“这部小说明明是虚构的,但给人的感觉太过真实。”
书中主人公吕多,因身材肥胖而遭受校园欺凌,他在故事一开篇就自暴自弃地承认:“我保护不了自己。他们一打我,我就只会埋下头,用双臂护住身体,缩成一团,就像蜗牛一样——但我没有壳。”一句句无助的控诉一下子就揪住了谢逢蓓的心,“身为一个小学生的妈妈,我太想冲过去保护吕多了,他就像任何一个我们身边普通又单纯的孩子,每天被家人呵护着送进校门的孩子,而在校园里他竟然如此绝望:‘我知道明天不会和今天有什么不同,这些恶棍照样会活得好好的,我照样在他们面前怕得要死。我的日子只会一天不如一天。’”
谢逢蓓曾与自己孩子讨论过这个故事,“幸运的是,孩子说他们学校没有如此可怕的欺凌事件。但他也说,校园里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摩擦、推搡,大个子同学利用身高优势威胁小个子同学,等等,这样的‘小事’时有发生。正如小说主人公吕多所说,‘一切都是从一年半前开始的。他们起初并没有打我。他们有时在走廊里掐我,在食堂里骂骂咧咧,在楼梯上推推搡搡,在我的球鞋上挤上一管颜料作画。都是些小事。’”
“孩子们性格迥异,成长背景各有不同,学校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旦进入,他们就要和大人一样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同时保护好自己。如果这些‘小事’不断累积,不能解决,就很有可能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吕多的经历就很有启发意义,尽管一切并不容易,但家人与朋友的不离不弃,心与心的联结,最终帮助他重新感受到了自己,勇敢走出来与自己和解。故事的结局是开放性的,因为属于吕多的人生才刚刚开启。”谢逢蓓说。
如果遭遇校园欺凌,你可以更勇敢一点
走进被欺凌者的内心,揭开沉默背后的真相,见证绝处逢生的成长力量,是《沉默的十三岁》闪耀的光芒。儿童文学作家,著名阅读推广人、“深圳十佳校长”袁晓峰在采访中表示,“我是揪着心读完《沉默的十三岁》的,真的,心一直在痛。我真切地期待更多的孩子、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够帮助孩子们的其他人,都能读到这一部短小却动人心魄的儿童成长小说,都能帮助身边那些被欺凌的孩子走出阴霾,走向希望。”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欺凌问题的残酷。”袁晓峰认为,要彻底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就一定要动大手术,不能停留在擦擦药、打打针的小修小补上,“要让孩子知道,这手术很彻底,毒瘤会被狠狠地切除,不会留下后遗症。要让孩子真的安心,心踏实了孩子才能敞开心扉。而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非常重视,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孩子摆脱被欺凌的困境,让孩子彻底地走出阴霾,走向希望。当然,防患于未然尤为重要,要尽早对孩子进行反欺凌教育,使孩子勇敢起来,把欺凌的苗头扼杀在萌芽中。”
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刘海红在儿童心理辅导一线服务多年,读完小说,她说自己“不知不觉中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我不认为这本书只是一本虚构的小说,因为书里面发生的一切,都很真实,我见过不少和吕多有类似经历的孩子,有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也有上了高中的大孩子。校园欺凌很可能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144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结果发布了《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报告指出全世界平均每3个学生中就有1个遭遇过校园欺凌。欺凌现象的高发期,则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
尤其令刘海红痛心的是,很多孩子在遭受校园欺凌的时候,不是责怪欺凌者,反而是更多地责怪自己,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不够勇敢、不够坚持才招来欺凌。“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对自己情绪的‘二次碾压’,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心理弱势’,因为没有一种欺凌行为是可以被合理化的。所以,如果你正在遭受霸凌,这真的不是你的错。很多欺凌者甚至不需要什么理由,就会对身旁的人发起攻击,以满足自己是‘强者’的心理诉求,并用控制他人等糟糕的行为来获取某种满足感。请一定要相信,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欺凌者的护身符。“她说。
如果遭遇了校园欺凌怎么办?刘海红有三点建议:“首先是明确表态,严肃制止,在遭遇欺凌的开始阶段,你要勇敢地当自己感受的发言人,用语言或行为明确制止对方;同时,要保护好自己,及时求助,你要迅速评估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果断找到当下能最大程度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策略,积极寻求老师、父母,甚至警察等多方的援助;最后,心理支持很重要,很多遭遇校园欺凌的孩子往往容易丧失信心,并在恐惧的情绪中放大欺凌者的威势,永远记住,默默忍受是最糟糕的选择,我们不要放大对方的势力,也不要轻视自己的能力。”
编辑: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