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上午10点,位于北碚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刚开门不到一个小时,当天预约人数已满。上午10点49分,位于涪陵的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发出公告:当天预约人数已满。而位于渝中区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2日的预约门票早在4月30日就被一抢而空。
这样的盛况,并不只是出现在“五一”假期的头两天,截至记者发稿时,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仅剩下5月5日可以预约,而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3日也已无票可约。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五一”假期预约情况。
每到假期,我市各大博物馆都是来渝游客的重要打卡地,一约难求的盛况也频频出现。如何缩小自身承载力和观众热情之间的差距?各大博物馆妙招频出。
云上博物馆让你足不出户逛遍博物馆
作为游客们“合家欢”的重要目的地之一,重庆自然博物馆假日里一票难约的状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如何才能不辜负没有预约到门票观众的热情呢?重庆自然博物馆将整个博物馆搬到了网络之上,打造云上博物馆——“云上自博”。
▲重庆自然博物馆“云上自博”里的恐龙厅。
在“云上自博”里,游客们只需点击“VR全景漫游”,就可一秒“走”到重庆自然博物馆大门口,开始自己的观展之旅。
为了能让游客们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VR全景漫游”采用了全3D实景方式建设,也就是说,游客们通过网络看到的博物馆,和现实中看到的博物馆完全一模一样。在这里,不仅没有“人从众”,而且博物馆还为每个场景都配置了详细的解说。
看完展览还不满足怎么办?没关系!“云上自博”还将自己的镇馆之宝全部进行了数字化处理。游客们只要点击“镇馆之宝”,就可以看到数百件藏于重庆自然博物馆内的化石标本。同样的,博物馆也为每一件数字化藏品配上了文字和语音解说,力求让游客们看得尽兴。
网上直播让你近距离观看文物修复
在“五一”假期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刚刚重磅推出的“妙手匠心 重现华光——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无疑成为游客们追捧的热点。
在这个展览中,三峡博物馆首次零距离敞开了文物修复实验室,让游客们可以零距离地看到修复三峡文物的全过程。
你是不是还在遗憾没能预约到门票而错过了这一难得的机会?
没关系!三峡博物馆在“五一”假期里孵化的第一个新媒体社交账号——“我在山城修文物”正式在抖音平台上线,每天上下午两场直播展览中最受欢迎的文物修复过程。
▲“我在山城修文物”直播间。
在这个直播间里,游客们不仅能看到文物修复师如何运用各种高科技进行文物修复工作,甚至还可以通过微距摄像,“凑”到文物面前一睹它们被一点点修复的过程。
为啥要在“五一”推出这样的直播活动?
三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无法进馆的游客需求,一方面博物馆也希望把博物馆里青年文物修复师等专业人才打造成受到青少年欢迎的“网红”,通过这种慢直播,拉近博物馆与游客间的距离,直观了解文物修复的过程,沉浸式体验文物修复。
“虚拟展览”让你不错过博物馆里的每一场精彩
你是不是因为工作的缘故,错过了不少想去博物馆亲眼一睹的重磅展览?没关系,三峡博物馆已经将自己举办过的各种临时展览,全部搬上了网络。
观众只需打开三峡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在里面的“看展览”栏目中,轻松地找到“虚拟展览”这一选项。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虚拟展厅。
截至目前,“虚拟展览”中一共有28场展览可以观看。它们中,不仅有重庆本地的“云阳丝栗包遗址出土文物特展”“神秘的巴国”,还有包括“长沙窑瓷器精品展”“中国彝族服饰文化展”等全国其他博物馆来渝举办的重磅展览。
同样的,三峡博物馆也将自己的藏品进行了数字化采集工作。截至目前,11万套28万件馆藏文物都有了高清图片,其中2000多套文物还实现了三维化。
如今,只需点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官方网站,就可以看到全部馆藏文物数字资源,让游客不用走进博物馆就能观赏文物。特别是经过三维处理的文物,过去趴在展柜玻璃上都不一定看得清的铭文、纹饰,点点鼠标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编辑: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