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从6565家博物馆里脱颖而出,重庆两馆上榜第一季度全国“百强”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晟
    时间:2024-04-07 17:01

    4月7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博物馆头条统计发布的“中博热搜榜”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以下简称“百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重庆自然博物馆从全国6565家备案博物馆中脱颖而出,上榜“百强”。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市民游客正在参观游览。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其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安徽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并列“百强”第18名,重庆自然博物馆位列第70名,并成为2024年第一季度“百强热门博物馆自然科学类馆”的第7名。

    此外,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的重庆三峡移民博物馆,入选2024年第一季度“百强热门博物馆区县馆前30”。

    据悉,“中博热搜榜”选取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以往热门百强博物馆、中小博物馆及博物馆创新力观察样本库四大来源,按照“四大维度、20项指数”进行数据采集,全国6565家备案博物馆均已纳入统计。

    与“百强”榜单一同发布的,还有2024年第一季度“十大热门博物馆”“百强热门博物馆地级市馆前30”“百强热门博物馆区县馆前30”“百强热门博物馆专题馆前30”“百强热门博物馆自然科学类馆前30”“百强热门博物馆新开馆前30”。

    博物馆“上新”吸引观众参观

    来自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共有4.5万人次观众涌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参观。而位于北碚的重庆自然博物馆也因为人流如织,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早间新闻节目《朝闻天下》。

    这并不是清明节才有的盛况。在春节假期里,预约爆满的景象也在这两大博物馆里天天上演。

    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观众在假期走进博物馆?

    两大博物馆给出了一致的看法:“上新”是吸睛的一大主因。

    三峡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付万坪说,在2024年第一季度里,该博物馆充分利用自身馆藏,推出了包括“新春文化系列之‘龙舞中华’”“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等在内的6场大小不一的展览,以数百件馆藏精品吸引观众在新春佳节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国龙独有的魅力。

    ▲3月15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人间有味是清欢——明清画境中的生活景象”展开展,观众正在参观。记者 齐岚森 摄

    此外,博物馆还携手天津博物馆,经过历时两年多的精心策划布展,将各自的重磅藏品请出库房,推出了“人间有味是清欢:古代人的生活景象”大展。展览开展后,展厅里天天都围满了前来一睹两大“国宝”首次同台的观众们。

    重庆自然博物馆同样不遑多让,该博物馆藏品部副主任钟婧说,博物馆不仅在新春时节将3具猛犸象装架化石搬进了博物馆大厅中,还策划了渡渡鸟专题科普展览,通过渡渡鸟的复原模型、科学绘画、历史记载及相关科研结论,还原渡渡鸟消逝的形象,探寻它们曾经拥有的世界。

    而为了让重庆观众“足不出市”就能感受大海的魅力,重庆自然博物馆还从浙江自然博物馆请来了百余件珍贵标本,打造了“探秘海洋——海洋主题科普展”。

    丰富的活动让“老朋友们”一再造访

    除了“上新”之外,结合自身特点推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从另一个角度吸引着博物馆的老朋友们一再造访。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里,三峡博物馆将清明节气中的“编柳环”“捏寒燕”“射柳”等传统习俗融入游园活动中,获得观众的热情赞誉及积极参与。

    三峡博物馆公众教育与服务部主任邱晓玲说,这样趣味盎然的游园活动,也在春节期间成为博物馆的一大亮点。

    2月10日,大年初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邀请到包括剪纸、面塑、木版年画、手工羽毛毽等在内的非遗大师走进博物馆,手把手传授非遗技艺,带领观众们一起度过了一个传统非遗年。

    而在重庆自然博物馆,每周上演的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也让博物馆成为节假日里不少重庆市民合家欢的首选之地。

    重庆自然博物馆研学部负责人隋小乐说,该博物馆专门成立了科普研学中心,以“基础展陈+特色线路+课程提升”的自然教学教育模式,推出“遇见自然,行走科普”自然教育品牌系列活动,打造“移动的自然博物馆”,为青少年提供有趣、有温度、有意义的校外课堂。

    ▲2月13日,重庆自然博物馆里游人如织。特约摄影 秦廷富

    同时,重庆自然博物馆还探索夜间开放,开展“科学之夜”“神兽奇妙夜”“环球动物奇遇记”等活动;增设儿童剧《恐龙传说之时空历险记》等体验项目,不断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实践活动,让单一的“参观”变成多元的“体验”,让逛博物馆成为人们的一种可持续的美好生活方式。

    编辑:刘一叶     主编:兰世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