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短途为主、“打卡”美食城市……清明小长假出行呈现新特点、新趋势
    央视网
    时间:2024-04-04 17:36

    今天(4月4日)是清明假期的第一天,探亲、祭祖、踏青、旅游等出行需求旺盛。今天大家都要去哪儿?如何出行?我们通过数据洞察,来了解一下假期出行的新特点。

    先来看铁路方面。国铁集团的消息显示,今天是清明假期期间铁路客流量的最高峰,预计发送旅客约1750万人次。

    ▲4月3日,永川区松溉古镇,家长在成人礼上为孩子点朱砂。记者 崔力 摄

    清明假期首日铁路出行以短途为主

    数据分析还发现,清明假期第一天的铁路出行以短途为主,北京至天津、广州至深圳、上海至苏州、上海至杭州、重庆至成都等热门区间客流相对集中。而在申请候补票排名前20的路线中,有18条都是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出发,前往周边城市。

    高速公路车流量有望创历史同期新高

    再来看公路出行。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综合各方面的交通数据预测,全国清明假期期间的高速路车流量有望创历史同期新高。而今天更是将达到流量的峰值,大约是平日流量的1.9倍。

    全国自驾热门目的地 南方城市占多数

    自驾出行去哪里的热情最高涨?高德地图数据显示,在全国自驾热门目的地前十的排名中,除北京、西安外,皆为南方城市。其中,预计成都市热度最高,其次是杭州、上海、苏州、重庆等城市。

    ▲4月2日,巴南区巴滨路,不少市民来此休闲露营、运动健身、亲近自然,乐享春日美好时光。通讯员 李攀 摄

    清明假期首日民航旅客预计增长约三成

    这个假期选择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数量也在增长,航旅纵横根据航空订票数据预测,清明假期第一天,国内航线旅客量预计超150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约三成。预计假期三天,国内航线旅客量将超过460万人次。

    从热门航线来看,跟去年清明假期相比,新出现了北京—贵阳、南京—深圳、乌鲁木齐—喀什等10条航线,去北京看樱花、到南京看梅花、来喀什看杏花,3天小长假让旅客们有机会坐飞机去更远的地方赏花踏青。

    北上广等地成假期最受欢迎目的地

    这是根据12306的预售票数据绘制出的铁路出行的热力图,从图上看,颜色越深表示到达的旅客数量越多。北京、广州、上海、武汉、成都、南京、杭州、长沙、西安、天津等旅游城市和中心城市,成为清明假期最受欢迎的目的地。

    ▲4月1日,北碚区金果园景区,游人在欣赏满园盛开的蔷薇花。特约摄影 秦廷富

    洛阳 天水 泰安等中小城市净流入排名靠前

    但当我们把流入的旅客数量减去流出人数后,却发现在净流入排名前列的城市中,出现了洛阳、天水、大同、泰安、乐山这些中小城市的名字。

    数据搜索发现,大家的关注点集中在洛阳的历史文化古迹、天水出圈的麻辣烫、大同的古建筑、泰安的泰山,以及乐山的美食,人们在感受历史底蕴的同时,也想体验琳琅满目的美食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新兴旅游目的地成为清明假期新热点

    清明假期的第一天,通信大数据平台通过对网络热点话题和出游人群分析发现,“新兴旅游目的地”成为这个清明假期的新热点。

    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通过对各地游客增幅的分析发现,探索新兴旅游目的地成为假期出游新趋势。清明假期游客量涨幅超过50%的目的地城市分布为:泰安、淄博、天水、开封、景德镇。其中,因麻辣烫爆火的甘肃天水和因烧烤而红的山东淄博都是被美食带火的旅游城市,甘肃天水旅游市场的爆火也带动了甘肃全省的旅游经济。大数据分析统计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前一周,甘肃省游客规模较去年同比增长15%。

    编辑:杨潇     审核: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