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中匈艺术家同台,以同源乐器扬琴、辛巴龙,在大渡口钢花影剧院里为观众带来一场特别的民族音乐会,在重庆民族乐团配合演绎下,管弦声声尽显国乐风华,架起国际交流的桥梁。
▲中匈艺术家同台演奏。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事实上,除了专业的演出团队外,在民间,由民乐爱好者组成的民乐团,也在发挥着作用,它们或是在街道、社区等区域性的舞台为居民演奏一曲曲婉转悦耳的音乐,或是走进校园为青少年学子做艺术普及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文艺氛围。
群众基础良好 民间民乐团遍地开花
3月21日下午,大渡口中华美德公园-倡廉园内传来阵阵乐声。循声而去,在公园的长廊下,头发花白的老人们手持二胡、笛子、阮、笙等多种乐器正在排练,为即将到来的建团20周年演出做准备。2005年成立的红色经典艺术团,尽管建制不算齐全,但他们每周四都会排练,没有固定的排练场所,就在大渡口区各个公园“巡演”,艺术团蔡阿姨说,心怀热爱,哪里都是舞台。
▲排练中的红色经典艺术团。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虽然是排练,大家的音还是要拉准哟。”3月22日上午,同样的乐声在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响起,在指挥的带领下,几十位老人娴熟地吹奏乐器,颇有专业团队的气势。
何跃今年79岁,是步步高民乐团的创始人、团长。“1997年最初创立时,我们这一群人是大家口中的‘广场舞大妈’,会一点乐器,但是很多人连乐谱都认不到。”何跃表示,彼时大家都退休了,想着不如就折腾一下自己,尝试与音乐为伴。
建团之初,这个民乐团只有3个人,现在已经是50多个人,年纪最大的已经80多岁。何跃介绍,这些年常常有人在看了团里的演出后申请加入,最初大家只识得二胡、笛子,到如今团里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等一应俱全。“退休之后,有这样的文化生活相伴,大家都觉得心情愉悦,如今在大家的努力下,还常常会有街镇和企业邀请我们登台演出。”何跃表示,演出所得不多,几乎都用来维持乐团的日常运转,大家乐在其中。
尽管只是一支民间民族乐团,但乐曲编排、乐器配置到人员服装,都没有一丝马虎。步步高民乐团有100多首排练曲目,其中不乏原创曲目,每逢重要节假日,步步高民族乐团的成员们都会统一着装进行主题演出。
▲排练中的步步高民族乐团。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相比于红色经典艺术团、步步高民乐团等纯业余爱好者组成的团队,成立于2020年的华韵国乐团显得更专业,目标也更明确。团里有76名成员,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员退休前是全国各地专业院团的演奏者,常任指挥刘捷退休前曾是黑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音乐总监。“我们就是想发挥余热,排练演出民众喜闻乐见的音乐精品,传递民乐之美,提升审美趣味。”刘捷说。
因为相对专业,华韵国乐团除了在街道社区等区域性的舞台上演出外,还会定期开展专场演出,2023年,就在重庆群星剧院和重演时代艺术中心举行了专场音乐会。目前,华韵国乐团正在紧锣密鼓排练中,准备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前,再举办一场专场演出。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近300家大大小小的民间民乐团体,可谓遍地开花,足见民乐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艺术无声浸润人心 彰显国乐魅力
如果把民乐事业比作一座塔,塔尖是职业引领,塔基就是群众普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曾说,没有丰厚的塔基,就不可能有坚实的塔尖。
或在旷野或在校园或是专业舞台,民间民乐团体的演出时间、地点不定,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和专业民族乐团一样,可以面向不同的观众群体展现民乐艺术魅力。
“民乐真的生动有趣,尤其是当国风国潮已经广泛影响大家的日常生活,国乐的魅力也更加直观地展现。”市民王鑫鑫表示,他在3月21日走进重庆大剧院聆听了《音乐诗经》音乐会,对于著名民族音乐家方锦龙演绎的琵琶曲记忆深刻。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璀璨明珠,饱含着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感情,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刘捷说,无论是在区域性的舞台还是专业剧院,民族音乐总是能引起大家情感的共鸣,因为它演绎的是老百姓多彩的生活。也许很多观众只是不经意间在街头听过几次民乐演奏,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
“我还记得几年前,乐团应邀去一所小学演出,孩子们热情高涨,但是很多同学甚至不认识阮,以为是琵琶或是吉他。”何跃表示,如今走在路上,能看到背着民族乐器的学生娃越来越多,这也是一种无声的艺术浸润。
何跃的感受,也是近几年艺术培训机构亲身经历的变化。重庆春之声艺术中心负责人范春介绍,近年来,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能占到该中心艺培人数的40%。
“一方面,相较于钢琴等普及率较高的西方乐器,二胡、中阮等民族乐器更便于携带,进校园、进课堂都更方便;另一方面,家长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步提升,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也与日俱增,为子女选择一个民族乐器来学习成为一种潮流。”范春表示,作为一个教培从业者,他十分看好民族乐器的培训市场。
以美育人 民乐事业未来可期
不仅仅是校外培训,不少中小学也组建了学生民乐团体。以重庆育才中学为例,该校民乐团由初、高中民乐艺术特长生及具有民乐特长的同学组成,曾走进重庆大剧院、国泰艺术中心与专业院团一同演出。最近,乐团正忙着排练新曲目,为今年的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做准备。2023年,新村小学也与春之声艺术中心达成合作,组建声部齐全的民族管弦乐团,目前已颇有成效。
竹笛名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詹永明与中阮名家、中央民族乐团阮声部首席魏育茹2023年首次来重庆演出时,都曾夸赞“重庆有很好的民族音乐土壤”。名家们所说的土壤,不仅仅是有重庆民族乐团这样的专业院团创新形式与曲目,给观众带来的精彩演出,也有民间民乐爱好者配合所做的群众普及。
“专业院团的演出是让观众领略音乐之美,民间乐团的演奏者们更多的是抒发自身的情趣。”重庆民族乐团指挥冯韵乐表示,无论专业团队还是民间团体,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都能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家各司其职,共同推进民乐事业的发展。
编辑: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