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茶香。
▲茶农在劳作。刘纪湄 摄
可你知道吗?重庆作为我国茶叶的原产地之一,早在商末周初就已开始种茶。西晋人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可见,西周初年巴地向周朝进贡的物品,其中就有茶。
如何打响重庆茶品牌,让重庆茶香越飘越远,从而助力乡村振兴?3月19日至24日,由重庆多家机构联合发起的公益活动——寻找乡村风景与风物创作驻留计划(以下简称“寻乡”计划)走进位于巴南区惠民街道胜天村的茶山,来自重庆、四川、上海等地的近20位摄影师在此驻留创作,试图用影像的方式讲述巴南茶叶的动人故事。春上茶山,摄影和茶会碰撞出怎样的故事呢?


清晨,重庆巴南白象山茶园,云雾缭绕,空气清爽。茶树上,新绿已然冒尖。茶农穿行在茶树间,一手一芽,采摘着龙年里的头一口新香。
▲春天里的巴南白象山茶园。记者 赵迎昭 摄
白象山茶园,即重庆茶叶集团生产基地——定心茶园。这里海拔800—1200米,山上茶树密布成行,漫山青翠,拥有4000亩茶叶生产基地、40余个茶树品种、20000亩示范带动茶园面积、2000吨年加工能力。
记者多次参与“寻乡”计划采访。和此前“寻乡”走进巫溪、城口、酉阳、彭水等地乡村,寻找、记录、展现乡村风物、历史文化不同的是,本次“寻乡”更具针对性,用“寻茶”概括再恰当不过了。
为何要召集近20位摄影师“寻茶”?
《重庆市2023年茶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重庆种植茶园面积达108.2万亩,全年产茶5.2万吨,产值达52亿元。从总体上看,重庆茶虽有一定特色,但总量不大、品牌不响,在全国影响力不够。
“重庆地处北纬30度茶叶黄金产区,孕育了巴南银针、永川秀芽等茶叶品牌。然而,鲜有人关注、研究重庆茶的故事,茶叶的经济附加值、茶叶品牌的影响力等都有不小提升空间。”本次“寻乡”计划发起人之一、策划策展人王远凌说,“寻茶”,就是要让摄影师置身茶山,融入茶农生活与劳作,从多个视角进行挖掘和记录,并通过摄影作品、展览、线上推广等形式传播重庆茶的独特价值与文化,提高重庆茶的附加值与竞争力。
对于王远凌的想法,摄影师们很是认同。
巴南区摄影家协会11位摄影师参与了本次“寻乡”计划。“寻乡”的这些天,巴南区摄影家协会主席熊英常常早上8点到达茶山,拍到晚上7点才收工。他说,他非常关注“寻乡”计划,赞赏“寻乡”的工作方法。
▲茶农们流露出笑容。周红强 摄
“平时,我们经常到乡村采风,但拍摄多停留在表面,比较肤浅。‘寻乡’则大不相同,它要求摄影师沉下心来,深入乡村各个角落,进行系统乡村调查。大家的作品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部详尽、生动的乡村路书,从而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感受乡村之美。”熊英说。


“寻乡”拍摄,并非浮光掠影式的创作,而在于挖掘和定格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唯有细节,才能生动,才能感人。
▲茶农在采摘茶叶。葛欣 摄
“有人拍茶农的手和茶的关系,有人在茶山拍环境肖像,甚至我们还要通过微距摄影,拍摄10亿像素的照片,把茶叶的形态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王远凌说。
自由摄影师葛欣从上海来渝参加“寻乡”。“真没想到,重庆有这么好的茶。”葛欣说,此前他对重庆茶知之甚少,这次在茶山创作的契机,让走近重庆茶,品味巴渝大地独特芬芳。
在本次“寻乡”中,葛欣负责拍摄环境肖像,也就是拍摄和茶有关的人。“我希望作品拍出人物的气质和氛围感,不仅仅是我喜欢,还要让茶农喜欢。”葛欣说,让他颇感欣喜的是,茶农称赞“照片拍得自然”,对作品竖起了大拇指。他说,“寻乡”拍摄让每位摄影师都突破自我,看到了自身作品的变化,丰富了摄影表达方式,“希望这些作品具有文献价值。”
“之前我大多拍摄纪实摄影,这次‘寻乡’,促使我尝试拍摄观念摄影。”摄影师刘波说,他将一杯茶置于茶园、农田、森林、农家院坝、池塘等不同场域,赋予茶更多意境。
摄影师刘纪湄先后来过20多次白象山茶园。“之前,我更多是来这里拍摄云海日出等风光,而这次,我把镜头聚焦茶农,进行了系统拍摄。”他说,77岁的罗启慧老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每天清晨,到了茶山,罗启慧都要穿上围裙,背上背篓,投入到采摘工作中。春茶采摘并非易事。茶树间的空隙狭小,她需要弯腰、低头,在茂密的茶叶丛中仔细寻找符合标准的嫩叶——“一芽一叶”。她的双手因为长时间劳作显得有些僵硬,手指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像罗启慧老人一样,巴南还有很多勤劳、坚韧的茶农。
“茶农和制茶师用最粗糙的手,呵护最嫩的芽。希望摄影作品能够反映他们的匠心,让人们感受到茶香背后的温度。”刘纪湄说。


对于摄影师的创作,重庆茶业集团董事长张节明、总经理张璐表示十分期待。
▲“寻乡”团队每天开展评片环节,围绕当天创作的作品进行交流。刘万祥 摄
“重庆茶叶集团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逐步发展壮大。”张节明说,期待摄影师们将茶园的魅力传播到社会,提高重庆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茶园发展,振兴乡村经济。
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们欣慰地看到,重庆茶叶集团在不断“破圈”。如,和浙江大学合作,推出自然健康的茶食品——定心茶爽含片;研发老鹰茶精深加工产品,如老鹰茶凉茶等,助推老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期待和摄影师们共同策划一个展览,让观众通过展览的作品感受乡村的美、茶园的美。”张璐说,茶园也会在茶旅融合之路上不断探索,吸引市民、游客走进茶园,感受慢节奏生活,放松身心,抚慰焦虑情绪。
▲摄影师在创作。刘万祥 摄
“‘寻乡’已累计吸引200余人次摄影师参与,大家都在‘寻乡’中找到了新的灵感,创作出新的作品。”“寻乡”计划策划人、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委会主任戴伶说,在摄影师拍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与村民交融在一起,碰撞出不少奇妙的火花。相信这些作品能够直观生动地展现乡村振兴的成果,吸引更多城市居民走进乡村,共同探寻乡村的无限可能。
“茶和人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茶作为一种有文化价值的农作物,不仅为生活增添了滋味,更滋养和丰盈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本次‘寻乡’具有鲜明特点,把视点从乡村风景转向了乡村风物,这种转变有利于推动茶文化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新活力。”重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周勇教授说,“寻乡”计划不是拍摄“糖水片”,而是深入乡村内部,生动反映时代的脉动、茶农的精神、村民的生活,让观者感受到时代巨变背景下的乡村图景。期待更多摄影师加入“寻乡”计划,拍摄更多乡村风物,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