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绽放逐新程,万千创意聚美好!3月19日,“G世代:第 27届四川美术学院本科生作品年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出200余件川美本科学生的作品,涉及美术学、设计学、戏剧影视学、艺术学理论四大类别,尽显时代之“新”、青春之“锐”,让观众们感受到青年学子的无限可能。
▲展览现场。受访者供图
油画、雕塑、中国画、书法、装置艺术、跨媒体艺术……本次展览的展陈作品涵盖多个艺术门类,类型丰富、个性鲜明,既展现了青年学子不同的创作方法、艺术风貌与理想追求,又呈现了学子们对艺术的执着、对社会的观照、对时代的责任、对传统的坚守,充分彰显了年轻人活跃的艺术思维、多元的形式语言和大胆的创造想象。
“我制作这一批首饰的初衷,是为了展现老年人的美。奶奶佩戴后很高兴,我也感到满足。”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大三学生朱晓鸽热情地向观众介绍其创作历程。他称,该作品是他耗时一年、纯手工创作而成,用银丝、紫铜等材料,设计制作了耳环、项链、胸针等首饰,“我想表达的是,美,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属。”
夏天的蝴蝶、秋天的黄叶、冬天的冰雪……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赖嘉晓团队则用综合材料,创作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面具,希望通过面具这一载体赋予节气新的表达,描绘中国乡村发展的“美丽蜕变”。
据介绍,四川美术学院本科生作品年展始办于1996年,旨在挖掘、推出更多的优秀艺术人才和优秀作品,营造更活跃的学术创作氛围,打造成继“开放的六月”“罗中立奖学金”“明天雕塑奖”“未来·星丛”“光影艺术节”等艺术盛事之后的又一重庆IP,把繁荣重庆文艺、艺术反哺社会、作品服务人民落到实处。
此次展览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校团委、《当代美术家》编辑部等承办。策展人韩晶表示,“G”在不同的领域有多重含义,是一种指向飞速发展和无限可能的符号。本次展览主题引入“G”这一开放性概念,标志着本科生作品年展正走向更具时代感、青年味、学术范儿的新篇章。同时,本次展览还打破了过去局限于校内教学的常态化学生年展模式,首次引入了专业策展人及校外专家评审机制,完成了从场域、专业度到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还评出了10位“艺术之星”,每位获奖者不仅有现金奖励,还有机会得到媒体推广、举办作品分享会以及青年艺术家推荐等系列学术支持。同时还评选出60件涵盖各个学科的“优秀奖”作品,这些作品将获得奖金和优先推荐参加市级及国家级相关学术竞赛、展览、展示的机会。
“我们坚持举办本科生作品年展,充分体现了学校‘创作带动教学’的学术传统,是青年艺术家及其作品在成长阶段集体面向社会、公众、媒体的初次亮相,川美为学子提供了一个创作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多年来广受学生欢迎和热捧,是检验教学成果、反映教育改革最直观的视觉呈现。接下来,我们希望进一步把年展打造成为更具公共性、影响力、专业化的艺术IP。”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表示。
本次展览的展期将持续至4月9日,对公众免费开放。
编辑:刘一叶 主编:兰世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