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从“大杂院”到江畔明珠,设计师揭秘重庆湖广会馆修缮往事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迎昭
    时间:2024-02-28 19:29

     

    坐落在渝中区长滨路的重庆湖广会馆是重庆的一张靓丽名片,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感受厚重的移民文化。可你知道吗,这里曾“养在深闺人未识”,险些被湮没在历史的烟云中。

    讲座现场。记者 赵迎昭 摄 

    2月28日下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彬做客重庆湖广会馆渝州书院,带来题为《重庆湖广会馆修缮往事钩沉》的讲座,为市民揭秘他作为设计师之一,助力重庆湖广会馆焕发生机背后的故事。

    重庆湖广会馆是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龙彬介绍,1986年,重庆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湖广会馆建筑群。1999年3月,重庆市文化局委托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开展湖广会馆古建筑测绘。回忆起20多年前的测绘往事,龙彬记忆犹新。

    修复前的会馆群,建筑结构简陋,电气线路老化、凌乱,建筑内乱搭乱建,下水不畅,无消防水源,火灾隐患严重,居住人口复杂,居住条件、生活环境恶劣。

    “当年,我们要把湖广会馆内涵挖掘清楚,因此花了很长时间进行现状测绘,从而进行遗迹辨识。”龙彬说,当时湖广会馆建筑遗迹大致可以分为三组,分属于市商业储运公司105仓库、市新源什杂贸易公司仓库、市外贸新光包装制品厂(大集体)、市医药公司(宿舍)、渝中区望龙门房管所(居民住房)等单位管理使用。“这里住的人之多,人员之复杂,就像一个‘大杂院’,给测绘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当年,我们‘上蹿下跳’,从建筑群最底下到最上面,一天不知跑多少回,但只要有新发现就会很兴奋。”

    2002年,重庆大学建筑设计院在之前测绘资料基础上,又组织教师、学生进行了多次补测。这两次的测量、绘图与设计为今后湖广会馆建筑群的保护修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此过程中,众多教师、学者在实践中快速成长起来。

    2003年12月28日,重庆湖广会馆修复工程启动,历时21个月,2005年9月29日,重庆湖广会馆修复工程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在这次工程中,文物“保护修复”的新理念,中外专家国际合作的新模式,以及在工程中使用的特殊技术与新方法,都成为宝贵的成功经验。

    经过修复,湖广会馆成为长滨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会馆的建筑艺术得以充分彰显。说到这里,龙彬很是欣慰。他说,湖广会馆的建造称得上鬼斧神工、匠心独运。而丰富多彩的细部雕饰艺术,更可谓锦上添花。撑弓在满足受力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也是极尽雕饰之能事。一根近100公分长的撑弓上,竟然镂空圆雕了几十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全身造像,令人赞叹不已。

    2006年,也就是修复竣工次年,重庆湖广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重庆湖广会馆保护修复还获得多项殊荣。“如今的湖广会馆熙熙攘攘,打卡的人络绎不绝。”龙彬说,期待湖广会馆得到更好活化利用,也期待更多学科专家学者关注、研究湖广会馆,让它的魅力得到更为充分的彰显。

    编辑:袁文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