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川渝CP携手 “双圈”建设再提速
    第1眼
    时间:2024-04-22 07:48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入第五个年头。川渝两省市,正按照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的安排部署,锚定年度目标任务,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项目。

    3月中旬,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6号主墩0#块顺利完成浇筑,标志着全线环保要求最高的桥梁作业环节由下部结构转换成上部结构。据介绍,玄天湖双线大桥全长约460米,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项目组通过合理选线、精细化建模计算,设计了一条跨越玄天湖的最短栈桥,并通过钢围堰将作业区与水体隔离。整座桥的合龙工作,预计7月完成。

    《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共列项目300个、总投资约3.6万亿元。截至一季度,这300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108.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25.4%,顺利实现“开门红”。

    一个区域经济活力如何,重大项目是“晴雨表”。经济社会发展能否实现预期目标,重大项目建设又是“牵引器”。

    从2021年的67个,到2022年的160个,2023年的248个,再到2024年的300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数量的增加,是经济圈建设持续提速的标志之一。今年的300个重大项目,涵盖基础设施、现代产业、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七大重点领域。

    有了它们的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动脉”将进一步畅通,“生活圈”将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也将进一步壮大。

    不久前,铜梁高新区与四川自贡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共同举办了合成材料产业链对接会,收集川渝两地21家优质企业原材料、产品供需清单共计89项,金额112亿元。

    政府搭台,让企业发展如虎添翼。落户铜梁高新区的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高分子复合材料生产企业,今年,企业加大了在四川的原材料采购,年产能预计从8万吨提高到10万吨。

    川渝两地,都建立起了较为齐全的工业门类和雄厚的产业基础,相关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具有良好的协同基础。产业协作,特别是制造业领域的跨省协作,历来是合作的重中之重。

    过去一年,两地启动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集群总规模已超1.6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深入推进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等重大应用场景建设,有力促进氢动力发动机、自动驾驶等领域企业集聚,汽车产业整体规模达7500亿元,汽车销量规模达300万辆,占全国比重的12%。在装备、医药、消费品、软信产业、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等领域,产业协同持续深化。一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巴蜀大地雏形初现。

    在这个过程中,两地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也在不断完善。

    前段时间,位于永川高新区的新泰机械与位于四川的西南石油大学,合作研发出“超高压复杂油井关键井口装备”,填补了市场空白。

    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成渝中部地区是重要突破口。地处渝西的永川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先后与四川龙泉驿、蒲江等地共建产业合作联盟、示范园区。与四川泸州、重庆江津共建粮油、茶叶等6条农业产业带,加快建设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高水平区域合作样板。

    渝西的江津、合川、永川、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8区,与四川自贡、泸州、遂宁、内江、宜宾、广安、达州、资阳8市,处于成渝中部支撑地带,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动协作的主战场。

    重庆把渝西八区作为重点区域,研究制定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渝西八区“五个一体化”招商试点等专项政策,支持渝西地区朝着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重庆西扩,成都东进,携手推进中部崛起的底气、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也不断提高。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986.7亿元,在2021年突破7万亿元后,用2年时间再上一个万亿台阶。2024年,我们期待着,这一对CP,继续阔步向前。

    当然,川渝一盘棋,不是为发展而发展,最终是为了两地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

    近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深化川渝政务服务合作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清单包含7个方面72项政策举措。其中,与两地企业、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川渝通办事项,将在现有311项的基础上,力争达到350项。在政策衔接方面,两地将优化高血压、糖尿病等5个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流程,有序推动川渝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协同立法;在深化数据共享应用方面,将积极推动两地“政务服务码”互通,累计实现40类高频电子证照亮证互认;此外,川渝两地还将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强监管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完善监管机制、持续携手打造畅通循环、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双向奔赴,携手并进。2024年,重庆把“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力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为要重点抓好的首要任务;四川方面,也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牵引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列在重点要做好的十大工作之首。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看来,双方“棋逢对手”,升级版的双圈,这一年,必将不负众望。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 莫远明

    川渝两地相互赋能,相向发展,纵深推进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2024年,要在总结推广跨区域协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建设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打造更多的跨区域合作样板,以区域合作带动产业合作,推动国家重大生产力优化布局和集群发展,提升川渝产业集群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继续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优化跨区域合作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升政务服务同城化便利化水平,促进川渝地区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两省市携手,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全方位合作、全领域协同。我们相信,川渝CP,这一年,还将与更多标志性、可视化成效相遇。

    编辑:朱小乔     审核: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