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摆摊之余,摊贩们在长椅休息,和市民一起聊天 记者 于鹏程/摄
5月14日一早,天色刚亮,位于南川新城区金科世锦城小区附近的潮汐摊区便热闹起来,整齐排列的摊位上,蔬菜瓜果琳琅满目。摊主是南川区各乡镇、城郊接合部的菜农,每到摊区开放的时间,他们便带着自家种植的新鲜农产品,从四面八方赶来。
潮汐摊区是南川区去年4月推出的惠民服务措施,在小区、公园等人流密集区划出固定摊区。菜农、果农可在早上6点到9点、下午4点到7点两个时间段摆摊,卖卤菜、零食等夜市摊贩在下午6点到晚上9点半摆摊。
“农贸市场摊位费太贵,又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以前提着篮子在街头巷尾叫卖,风吹日晒不说,还经常被城管劝走。”72岁的滕絮会说,以前一天100块钱都卖不到,现在有了固定的摊位,每天少说都有两三百元进账。
▲市民们正在摊区选购农产品 记者 于鹏程/摄
潮汐摊区的设置,不仅解决了菜农的销售问题,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经营环境。记者在现场看到,摊位统一规划在人行道较宽一侧,有的摊位附近还设有长椅供菜农休息;遮阳伞、货架等也设置了专门的摆放区域,避免影响行人和车辆;清洁工人也时刻穿梭在摊区,确保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流动摊贩的管理一直是城市管理部门的难题,随着潮汐摊区的设置,城市管理队员们也感受到了变化。“以前不仅要到处巡查清理流动摊贩,出现矛盾还要被群众误解,工作真的很难做。”南川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队长秦翠霞说,现在城管和摊贩之间关系也和谐。
“除了日常维护秩序,还需要对摊贩类型进行合理的规划。”城市管理执法队员覃义军介绍,他们要定期和各乡镇村社进行联系,了解各乡镇经常去城区出摊的人数,还要对贩卖的农产品类型进行统计,以便进行合理规划,“例如福寿镇作为全区的西瓜重要产地,瓜农相对较多,因此在他们进城之前,我们就会提前做好规划,引导他们去往不同的摊区进行售卖,避免出现同类型农产品在某个区域过于集中。”
对于群众来说,潮汐摊区的出现更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现在买菜真是太方便了!摊区离家近,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吃起来放心。”市民王阿姨,之前她每天早上送孙子上学后,要坐40分钟的公交车去最近的农贸市场买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便宜的农产品,节约了不少时间精力。
截至目前,南川区已在城区设立“潮汐摊区”31处、摊位2000余个,并制定出台了《“潮汐摊区”管理办法》等多个政策文件,未来将不断优化管理办法,增设更多潮汐摊位,为居民和商贩提供更多便利。
编辑:何维 主编: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