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全球首条无人驾驶云巴示范线——重庆云巴迎来三岁“生日”。记者了解到,开通运营三年来,重庆云巴安全运营逾1000天,日均服务乘客超1万人次。
▲4月16日,重庆云巴迎来正式开通运营三周年。通讯员曾清龙摄
“重庆云巴属于低运量轨道交通产品,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历时7年累计投资百亿元打造而成,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比亚迪轨道交通产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4月16日开通运营的重庆云巴全程高架敷设,拥有独立路权,不占用城市道路资源,具备高智能、高安全、高适应、高颜值和低成本、低噪音等“四高两低”优势。它凭借着刀片电池、全自动无人驾驶、领先转向架系统、永磁同步电机等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灵活地在城市中穿行,在静谧安全行驶中与城市景观深度融合,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通畅舒适的绿色出行选择。
▲开往春天的重庆云巴。通讯员曾清龙摄
重庆云巴起于1号地铁站,沿黛山大道向南,止于成渝高铁站。运行线路全长15.4公里,共设车站15座,2节编组因外形憨态可掬而被市民戏称为“猪儿虫”,设计最高时速可达80千米/小时。
搭乘重庆云巴上下班,已成为璧山市民张杰最近两年多的生活常态。每个工作日,他都从离家不远的重庆云巴1号地铁站上车,运行10多分钟后,在重庆云巴东岳公园站下车,再步行两三分钟就可到达单位,全程不过20分钟。他告诉记者,以前无论开车还是打车,单面车程至少要在15分钟,遇上早晚高峰堵车则需要20多分钟甚至半个小时,而乘坐云巴不仅不会堵车,费用也更为节省,“打车去单位需要12元左右,而乘坐云巴只需2元钱。”
▲重庆云巴串联起沿途居民小区、城市公园、购物商场、办公集聚区等大客流站点。通讯员曾清龙摄
“作为新型轨道交通工具,重庆云巴整合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技术,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从车辆设备、通信信号到轨道钢梁,持续创新、不断突破。”比亚迪轨道交通产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云巴生产、建设、装配各环节均实现模块化和数字化,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为GoA4级的最高安全自主运行设计,增加智慧调度、车车通信、自主感知、安全融合定位等关键技术,实现列车自主进路、自主防护、自动驾驶、自主调整等自主运行功能,使得列车高度智慧化。
从安全性来说,云巴车身和轨道梁采用嵌入式一体化设计,全线轨道梁及车站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设计,可抗台风防倾覆,云巴车辆和控制系统设计则拥有四重安全保障,可实现SIL4级最高安全完整性等级。从成本来看,云巴直接工程费用低于1亿元/公里,建设成本是地铁的1/10,运营成本仅为地铁的1/15,云巴采用电池驱动,搭载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能耗更是低至每车/公里仅需0.5度电。
璧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云巴是通过在空间上做加法,为交通需求创造新的增量,不仅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还串联起沿途居民小区、城市公园、购物商场、办公集聚区等大客流站点,极大方便了区内市民出行。同时,通过不同层次的交通工具无缝衔接,还缩短了璧山至重庆主城区的出行时间,为市民和游客往来增加了一项更快捷便利、智能安全的出行选择。
编辑:周传勇 主编: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