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凡人微光 | 2元10个!79岁“抄手婆婆”坚持20多年不涨价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朱婷
    时间:2024-03-22 18:42

    2元钱10个抄手!重庆南岸区万达商业广场,闹市区里的这样一份价目,让人错愕又惊喜。岁月流变,卖抄手的张婆婆默默守着这份价目,已经20年有余。正因如此,近期,她成了火遍全网的“抄手婆婆”,网友慕名而至,“抢购”同时纷纷劝她涨价,但她摇头拒绝。老人有自己的生意经,也有最朴素的善良:“摊位又不要钱,一直都是这个价,卖给熟客,高了没人买,再说,年轻人现在也不容易!”

    释放善意,往往是感知到善意。张婆婆身边,一群人也通过各自方式,默默守护着她。

    ▲张婆婆用到的馅料和面皮。记者 李裕锟 摄/视觉重庆

    食材,主打一个公开透明

    22日早上8点,南岸区珊瑚路,万达商业步行街,从夜晚苏醒过来的闹市区,开启了属于她的繁华和忙碌。

    头发全白,皱纹满面,手却灵巧,筷子在两手飞舞,迅速将肉馅裹进面皮,对折、捏合……耗时5秒钟包完一个抄手。摊位前,张婆婆佝偻着腰,已经开始忙碌。抄手面皮、馅肉一一摆好,真材实料;有人前来光顾,讲明价格,现做现包。张婆婆的生意不大,主打的却是一个公开透明。

    “我的馅肉是三线肉,馅料除了盐、味精、胡椒,也没有其他添加。我包好抄手,顾客自己拿回家煮。”她补充说。

    泡沫箱、木板、纱布,组成了张婆婆的“摊位”。“摊位”位于临街商铺一隅,没有任何招牌,也从不大声吆喝。有人前来,她会一边包抄手,一边和顾客闲聊。没有顾客,则默默低着头。有人说,她自己就是活生生的招牌。

    “2元10个抄手,干净不?”头一次光临的顾客在清楚价格后,有这样的顾虑很正常。常客则不会有这样的疑问。25岁的小谢专程从沙坪坝过来,花20元买了100个抄手。“路过就会买,比超市的便宜,吃很多次了,价廉物美。”她的评价很高。

    邻居王婆婆也常常购买张婆婆的抄手。“20多年了,一直都是这个价格,没见涨过。”她说。

    多位邻居透露,20多年前,张婆婆现包抄手就是2元10个这个价,一直没见涨价。

    ▲张婆婆说生意越好,自己越开心。记者 李裕锟 摄/视觉重庆

    出摊,活动身体、补贴家用

    张婆婆介绍,自己全名叫张方桂,今年79岁,家就在摊位后面的老式居民楼。“丈夫去世很多年了,我有3个子女,子女们都已经成家,我有养老金,生活不愁。”她说,自己出摊包抄手卖,一来可以活动身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就开始包抄手卖,每天都出来,也许是经常运动,我到现在都没什么毛病,我也不觉得累。”二来,可以补贴家用。“我有孙子,还未成家,我希望力所能及地为他做点什么。”

    记者试图采访张婆婆家人,但遭到她婉拒:“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太忙!”

    多位邻居告诉记者,老人有子女,有养老金,生活方面吃穿不愁。

    张婆婆所在的珊瑚村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张婆婆的确有养老金,其小儿子也按照规定享受低保和残疾补贴,社区也实时关注老人一家情况。

    ▲3月22日下午,张婆婆的抄手摊充满人气。记者 李裕锟 摄/视觉重庆

    傲娇,“不是我的钱,我不拿”

    附近多位邻居透露,虽然20多年不涨价,但以往,张婆婆生意并不算很好,一碗馅料往往要到黄昏才能彻底卖完,要等卖完,张婆婆才收摊回家。

    之所以不涨价,张婆婆觉得,多亏大家照顾生意,自己的摊位没有费用,抄手面皮是从亲戚店里拿的,肉是从超市买的,自己没有理由涨价,“再说,现在年轻人都不容易,互相体谅一下。”

    她还透露,一天下来,自己包抄手卖,可以有上百元的收入。

    最近,有好心网友将张婆婆包的抄手10个只卖2元钱的视频发上网后,获得不少网友支持,收获40多万点赞。

    记者采访时,不少网友前来,往日冷清的摊位突然变成了“人气旺铺”。见大家排队光顾,张婆婆笑得合不拢嘴:“搞得赢搞得赢,不累!”

    有人不要抄手,试图直接给钱献爱心。但张婆婆往往会拒绝,并表示出不开心:“拿回去,不是我的钱,我不拿。”老人有自己的骄傲和自尊。

    ▲胡兴忠帮张婆婆清点抄手数目。记者 李裕锟 摄/视觉重庆

    守护,一群人的善意

    张婆婆已经79岁高龄,忙碌起来时,又要包抄手,又要数数目,难免忙中出错。

    “不急,慢慢来。”这时候,顾客们不仅理解,往往还反过来安慰张婆婆。

    59岁的廖建儒是一名清洁工,休息时间,他总会来到张婆婆摊位前,帮着收钱、清点抄手个数,好让张婆婆专心包抄手。“张大姐在这里20多年了,一直都是老老实实的,包括摆摊,从不留下垃圾,我们佩服她,愿意当义务的志愿者帮她。”

    54岁的胡兴忠在此卖河沙水泥,只要张婆婆不在而有顾客前来买抄手,他总让顾客稍等,自己则急急忙忙爬楼去喊张婆婆,生怕张婆婆错失生意。

    而所在的临街商铺物业人员,也默许张婆婆在此摆摊,从未驱赶过张婆婆。

    摊位对面,一家米线店刚开业,两对年轻夫妇小心翼翼共同经营着他们的新店。他们向张婆婆发出诚挚邀请:无论何时何地,张婆婆都可以来店里吃饭、喝水、休息,永远免费。即使生意还在初创期。

    收摊后,张婆婆提着箱子回家路上,会经过一家饭馆,见到张婆婆路过,饭馆的工作人员往往会提前让路,并提醒:“老人家小心看路!”

    编辑:刘一叶     主编:余虎      审核: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