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凡人微光 | “90后”重庆听障女孩:自己淋过雨 所以想为别人撑一把伞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邱小雅
    时间:2024-05-05 15:42

    7岁那年,她的人生被按下了静音键。

    然而,没有人想到,她的人生会如此精彩:失聪—刻苦学习—成为新媒体主编—去美国华盛顿担任短期研究员—创业当老板。她叫彭霖倩,是一位30岁的重庆姑娘。与其祈祷着让天平倾斜,彭霖倩勇敢地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

    如今,她为听障儿童创办的双语绘本养育课堂,已累计服务听障人士上千名。她说,“如果有选择的话,我也不想淋雨,但如今我自己有伞了,就想为别人也撑一把。”

    ▲彭霖倩参加活动。受访者供图

    人生突然被按下静音键

    别人讲话时,彭霖倩总是格外专注,将手机放在一旁语音转文字,自己说话时声音又很轻柔,尽管个别字词的发音并不完全标准。

    “7岁那年,我突然发了一场高烧,某天早上起来就完全听不见了。”彭霖倩说,父母带着她去了很多医院,得到的答案都是无法治愈。几乎一夜之间,她的世界就变成了色彩鲜艳的流动默片。

    “失去听力的时候,我正在一所正常的小学念书,需要和有着正常听力的同学一起学习,那几年几乎是靠着自学和读唇坚持下来的。”彭霖倩说,面对当时老师的“特殊安排”和同学的异样对待也会委屈,每当这时她都会去书店看书治愈自己。

    上中学后,彭霖倩就进入了特教学校。当时特教学校为听障孩子提供的单招单考院校仅有美术和计算机两个方向,彭霖倩选择了美术方向的艺术设计。“我也不能说不喜欢这个专业,只能说是在仅有范围内的选择,好在后来发现自己还挺适合学艺术的。”彭霖倩说道。

    在彭霖倩眼里,学习是贯穿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学英语,因为听不见发音,全靠死记硬背,去看全英文字幕的电影和美剧学习长句。”在彭霖倩的抽屉里放着厚厚几本笔记,全是她学英语时默写下来的单词句子。

    这些年,彭霖倩去了很多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的美国聋人协会担任短期研究员,去学习听力障碍人群社会服务;在欧洲去参加联合国举办的活动,为听力障碍人群“发声”。

    “被按下静音键的人生,似乎也没有那么坏!”彭霖倩笑着说。

    努力适应社会,让自己被“看见”

    2016年大学毕业后,彭霖倩去到北京进入一家艺术新媒体公司做内容编辑。凭着自己的努力,她成为了新媒体主编。“新媒体求快求新,我所有的交流都要靠语音转文字,没办法像健听者一样做密集、快速的交流。”这让彭霖倩很沮丧。

    远在重庆的父母一直希望彭霖倩回家找份稳定的工作,但这对她而言同样充满了挑战。

    2019年初,彭霖倩结束北漂回到重庆,面试了七八份工作,先后被各种各样的理由拒之门外。其实她明白,归根究底是听力障碍。

    这样的经历让彭霖倩不断思考,“作为听障者,我们一直在努力适应社会,难道就改变不了什么吗?”

    “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创业,别人不要我没关系,我可以靠自己让别人‘看见’。”彭霖倩把创业的决定告诉家人,母亲觉得很荒谬,但还是拿出钱支持女儿。

    彭霖倩花了大量时间去做调研,了解听障人士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真实困境。“对听障人群来说,人生任何一个节点都是一道坎,高中到大学要面临教育选择。走出家庭和学校,找工作是首要任务,会面临更多困难。”

    2019年7月,彭霖倩和朋友一起以听障群体为服务对象,成立了一家传媒公司,帮助一些高中生规划学业,联系能够接受听力障碍的大学和专业帮助他们分析和选择;在对应学校里找到同样有听力障碍或懂得手语的学长,交流学习和生活经验;帮助他们规划学习目标,让他们能更好融入学校,将来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如今,彭霖倩的公司也招聘了听力障碍者,重庆师范大学毕业的小敏(化名)就是其中一个,“平时会跟彭老师一起做很多项目,是她让我看到听力障碍人群也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社会价值,甚至去帮助别人。”

    创办双语绘本养育课堂,服务上千名听障人士

    “对于很多有听力障碍小孩的家庭来说,家长们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怎么去培养他们。”彭霖倩还记得,自己7岁那年母亲辞职带着她走遍全国各地有名的医院寻医,短短两个月就暴瘦到80斤,每天的生活就是陪伴在自己身边。

    2020年,在经营公司的同时,彭霖倩发起了“KNOW DEAF听障儿童双语绘本养育课堂”,一个以改善听障家庭的亲子关系为目标的非营利公益项目。

    该项目获得了两江新区社会组织公益创业大赛金奖和7万块钱的创投奖金。同年10月,在两江新区社会组织礼嘉孵化基地的关键性支持下,彭霖倩拿到了相关执照,团队成为一个合法合规的社会组织。

    “绘本课堂主要为0-2岁、3-5岁、6-8岁的儿童制定针对性的绘本养育课程,内容涉及性教育、心理、沟通交往等。”彭霖倩介绍,通过线上讲座结合线下工作坊,配以双语绘本视频伴学的模式,为听障儿童、家长还有聋校老师提供同步支持。

    如今,项目已累计服务听障人士上千名,同时通过新媒体传播、制作科普视频、组织线上讲座等方式,持续向外发声,累计实现播放量超100万次。

    “如果有选择的话,我也不想淋雨,但如今我自己有伞了,就想为别人也撑一把。”彭霖倩说,听力障碍患者需要得到社会更多关注,身处“无声世界”的他们,正在努力适应外面的“有声世界”,只要慢慢打开那扇门,他们就能看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编辑:蔡杨     主编:曾立      审核:陈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