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奔跑吧,小店”系列探访⑦|两名85后女老板 把老茶馆泡出“潮滋味”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杨永芹 周奇
    时间:2024-03-09 11:05

    3月2日,周六。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向地面,磁器口古镇后浪片区—陈隅茶铺门前的坝坝上,七八张桌子坐满年轻人。他们一边喝茶、一边兴致盎然地看川剧“变脸”表演,小朋友们则蹦蹦跳跳地围着演员好奇地寻求着“脸谱”的秘密。

    众所周知,曾经的老重庆有“三多”:城门多、庙子多、茶馆多。据1947年重庆《新民报》记载:“方圆不到9平方公里的半岛城区,有茶馆2659家之多。”重庆茶文化历史悠久,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茶馆似乎已被贴上“老龄化”的标签。

    为何陈隅茶铺生意这么好,还能吸引如此多的年轻人?记者走进陈隅茶铺,进行打探。

    位于十八梯的陈隅茶铺。记者 周奇 摄/视觉重庆

    ▲3月6日,位于十八梯的陈隅茶铺,吸引了不少年轻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记者 周奇 摄/视觉重庆

    抓住新消费场景风口

    陈隅茶铺有两位创始人,名为朱娜和陈虹,都是85后现代女性。朱娜的本职工作是人力资源,陈虹从事室内设计。两人平时喜欢喝咖啡,休闲、商务时也偏爱咖啡馆。

    2022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好友聚会地点从咖啡馆转向了茶铺。一撮茶,一壶水,几盘小吃,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体验老重庆的“慢生活”,十分惬意。

    正在找创业项目的两人,萌生了开茶铺的想法。没想到,现场立即遭到朋友们的反对。理由是当时疫情“遥遥无期”,茶馆随时被迫关门,客户群体也是固化的老年人,“开茶铺,肯定光赔不赚。”

    但这没有阻挡两人开茶铺的决心。

    “为何茶馆让年轻人失宠?”“怎样的茶馆才能吸引年轻人?”两人开始着手调研,四处“取经”。

    市内,她们的调研地从重庆交通茶馆到山城巷、弹子石老街、上浩里老街;市外,她们从西部的成都,走到东部沿海的苏杭、汕头等城市。

    在二人的心里,茶铺的定位逐渐清晰:保留老茶馆的烟火气,主打“新场景、新服务”,让喝茶成为重庆传统文化体验地,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新生活方式。

    2022年10月1日,陈隅茶铺第一家店在渝中区十八梯开业了。

    店铺的装修风格融入了新中式、现代美学、国潮等元素,屋顶铺设瓦片、桌子是实木方桌、门梁上挂着一串串灯笼、墙上贴着大红底的黑字毛笔字;茶具选用了精致的长嘴壶、盖碗;店里还有老蒲扇,传统的沱茶、老阴茶、茉莉花等本土茶,以及随处可见的俏皮话:“茶不苦、心不堵,我的生活我作主”“江湖一杯茶、喝了再挣扎”等,将“复古风”和“年轻态”有机融合。

    ▲店铺的装修风格融入了新中式、现代美学、国潮等元素。记者 周奇 摄/视觉重庆

    同时,茶铺没有配麻将桌、牌桌,而是引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变脸”和长嘴壶茶艺,在现场展示表演。

    3月6日,茶铺川剧变脸表演,演职人员与顾客互动。记者 周奇 摄/视觉重庆

    此外,茶铺还在夏天推出围炉冰茶,把炭火换成干冰,热茶被冷泡茶替代,烤板栗、烤年糕换成了冰粉、水果等消暑食物。在干冰的作用下,饮茶时水汽弥漫,烟雾环绕,仿如仙境,深受年轻人喜爱。

    遭遇“刚开业就停业”

    就在两人准备大干一场时,茶铺却遭遇“刚开业就停业”的残酷现实。

    2022年国庆长假后,因新冠疫情的影响,茶铺停业一个多月。两人投入的几十万元眼看着就要打水漂。

    “当时就一个字,惨!”两人回忆,那段时间,为节省成本,茶铺一个雇员都没有,大小事都是两人亲力亲为,“开业初期,想的是一天能收入2000元,没想到最困难的时候,一个月也没有一笔进账”。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在熬过艰难的三个月后,茶铺迎来转机—2023年春节期间人气快速恢复,茶铺天天爆满,高峰时期一天的营业额就能上万元。

    新的烦恼又随之而来。因生意太好,茶馆新模式很快被模仿,类似的茶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创新成为永恒。

    “我们亲自去市场挑选一些新奇的产品和有特色的小吃,用西式做法打造中式高颜值,没想到反响挺好的。”陈虹表示,如“熊猫抱竹慕斯”“柿柿如意”、冰豆花、手搓冰粉、小吊梨汤、琵琶梨膏等。这些茶品既养生,又受年轻人青睐。在茶饮上,春天推桃花茶、夏天推莲花茶、秋季推菊花茶,每个季节都有心意。此外,茶铺还请来古筝表演,推出茶艺体验和木板拓印,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走进茶馆。

    站稳脚跟 计划开第三家茶铺

    通过不断创新,陈隅茶铺在市场上站住脚跟,一路风生水起、欣欣向荣。

    2023年5月1日,第二家陈隅茶铺在磁器口古镇后浪片区正式开业。“目前这两家店的生意都不错。”朱娜和陈虹称,因为茶铺很有特色,如今在网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通过线上引流,增加了不少营业额和人气,还有创业者慕名而来寻求加盟。

    据称,目前,两个茶铺每月均有10多万元收入,在周末和节假日更是排起长队,高峰时翻台2-3次。

    朱娜透露,目前公司已有了下一步发展计划。

    一是开新店,她们计划在社区开设第三家茶铺。

    二是延长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上游,为了从源头上保证茶叶质量,春节期间他们已经流转了2000亩茶园,准备采用自己种植的茶叶为茶铺提供原料;下游,则是推出茶品伴手礼,这样一来,消费者不仅可在店内消费,她们的产品还可以作为礼物带走,进入千家万户。

    编辑:蔡杨     主编:曾立      审核:吴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