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藏着无数令人惊喜的角落。距离解放碑不到200米的鲁祖庙传统风貌区,正悄然经历着一场大变身,并即将以全新的面貌,在5月的春风中与市民朋友们重新见面。届时,它将展现怎样的新面貌?又会有哪些珍贵的历史风味得以保留呢?一起来看第1眼新闻记者的打探。
青色的石砖,深红的窗框,走进鲁祖庙风貌区,可以看到这里的建筑都保存着上世纪20到70年代的风格,像旁边的石阶,它的棱角已经被打磨得圆润,正是历史的见证,即使是已经被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的柱子,它的里面也是原来的青砖,在修缮时是一一编号又原位复原的,力求修旧如旧。
鲁祖庙传统风貌区,坐落于渝中区的心脏地带,由大同路、民生路、石灰市三条街道共同合围而成,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这里矗立着13栋房屋,其中4栋还是历史或文物保护建筑,可以说每一处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为了守护这片老街区的独特风味,工程团队特邀了业内专家进行深入的修缮论证。同时,也尽可能地将保存下来的老物件儿重新利用,让老建筑修旧如旧的同时,焕发新的生机。
渝中区鲁祖庙核心区品质提升工程项目负责人谢能榕介绍说,73号楼在鲁祖庙街区里面是最有特点的,正面看有9个拱门,在改造之前,他们发现只有左边四个门拱是露出来的,右边全部被墙体填充,为了保证整个外立面的统一性,把右边那几个拱门打开,边加固边拆去砖墙,通过钢结构的形式进行力的转换。
拥有百年历史的鲁祖庙素有花市、匠市以及书市的美名,现在这里的风貌区改造已经完成,进入了招商的阶段,它的招商也会沿袭这样文艺、格调的品格,将会有更多的书店、工坊入驻在这里。
“品质提升后的鲁祖庙传统风貌区将会被打造成为一个母城人文传承地,根据鲁祖庙的历史来对它的业态进行匹配”,项目的招商经理程慰介绍说,他们将在文保建筑的2到4楼,引入可以上楼的游逛式的书店,还会用到很多的花,来装点整个环境,同时,这里还招了很多餐酒、烘焙、咖啡等等, 为年轻人打造新的社交场所。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李玥 李峰 特约记者 雷强)
编辑:代修凤 审核: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