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央视联播说重庆 |“一条地铁,装得下公文包,容得下背篓”
    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4-03-22 08:17

    近日,有网友建议重庆的“背篓专线”高峰时段禁止携带菜筐,当地轨道交通暖心回应:只要行为和物品合规,就不会干涉。用人性化安排呵护烟火日常,这样的城市有温度。

    重庆有一条特殊的地铁线,人们亲切称它为“背篓专线”,原因是重庆很多菜农背着背篓,搭乘这条地铁去市区卖菜。最近,有网友说,建议早晚高峰时段禁止乘客携带菜筐等大型物品,因为这“可能会占用过多空间,给其他乘客的出行带来困扰”。

    对此,重庆轨道交通方面回应得很干脆,只要行为和物品合规,就不会干涉。

    怎么看重庆菜农带着菜筐上地铁?我觉得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合法合规,在情在理。一来,它不违规,更不违法,符合重庆的相关规定;二来,通过这条“背篓专线”,菜农到市区卖菜,卖得快一些,菜价也高一些,赚得就多一些。同时,市民买菜也更方便一些,真是皆大欢喜。

    有人说:“一条地铁、一座城市的包容,就是既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背篓扁担。”城市公共交通是为公众服务的,既包括市民,也包括菜农,两者并不存在冲突,对菜农多一分理解,这个社会就会更和谐。

    也有人说,这条轨道交通,跑出的不只是风驰电掣的速度,还“跑”出了便民惠民的温度。说得没错。一个个背篓里,装的是一家子的生计,也承载着城市温度。正如有央视新闻网友动情地说,“(这条地铁)不仅承载了他们的希望,也带他们驶入了春天。”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其实,不只是重庆,我国很多城市都在打造“幸福城市”,用人性化安排呵护烟火日常,用制度设计提升大家的幸福感,这样的城市有温度!

    编辑:柏云辉     审核:李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