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无核枇杷!三五年后就要来了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志峰
    时间:2024-02-23 07:23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研究团队师生在资源圃内为枇杷疏果、套袋。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我们现在吃到的枇杷,每个果子里面果核就占了约一半。如果是无核枇杷,全是果肉,你期待吗?”前些日子,在位于北碚区歇马街道的重庆市作物种质北碚枇杷魔芋甘蓝资源圃,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副教授何桥向记者推荐起他们正在培育的“宝贝”。

    事实上,整个春节期间,包括何桥在内,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科研团队的师生们都没有闲着,资源圃里24小时有人值班,守着这些“宝贝”。

    重庆市作物种质北碚枇杷魔芋甘蓝资源圃,由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及重庆市枇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管理。

    上个世纪90年代,西南大学梁国鲁研究员带领该校园艺园林学院枇杷种质资源利用与创新团队,从国内外收集枇杷属种质资源,通过筛选天然多倍体和杂交育种,获得了500多份不同倍性的种质。

    “在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审定的10个枇杷新品种中,有5个是无核新品种,比如‘无核福早’‘无核早玉’‘华玉无核1号’等。”何桥对此颇感自豪。

    同是枇杷,有核的和无核的有什么区别?同是无核的品种,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这当中的差别可大了。”何桥说,有核枇杷和无核枇杷吃起来体验感完全不一样:大多数有核枇杷核很大,果肉少;而无核枇杷剥了皮以后,全是果肉。

    然而,要培育、甄选出优质的无核枇杷品种,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这项工作,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枇杷种质资源利用与创新团队已经持续做了20多年。

    无核枇杷果实里没有种子,而种子是果实膨大所必需激素的主要来源,因此,无核枇杷保果就成了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要做好保果,根据时节施用保果剂并进行疏果和套袋,至关重要。

    “枇杷疏果有个口诀:‘大果留二三,中果四五六,小果八九十。’要生产精品果,必须进行人工疏果。”何桥说。

    疏果主要是摘除生长发育不良的果实、受冻果、畸形果和病虫害果。而果实套袋可以有效防止果皮擦伤,减少裂果、果锈、日灼,减轻鸟害和虫害,降低农药残留。

    现场,何桥进行了教学。他提醒学生,在疏果完成后,要先喷洒一次杀菌剂和杀虫剂,然后进行套袋操作,“先撑开果袋,将果实全部装入纸袋,使幼果处于果袋中央,再用捆扎丝捆扎袋口。”

    记者留意到,师生们的套袋操作严谨而规范:套袋顺序为先上后下,先里后外;捆扎丝时,线没有缠在果柄上,以免果柄受到损伤。

    何桥告诉记者,目前,对无核枇杷品种的选育已经到了中试阶段,“预计还有3—5年,随着相关栽培管理技术的优化和示范推广,无核枇杷就将正式面市。”

    编辑:肖福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