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把熟人推荐选择权还给用户
    南方日报 维 辰
    时间:2024-04-17 10:58

    不久前,社交APP推送“可能认识的人”被骂上微博热搜,其实这只是熟人推荐功能呈现出来的一部分。媒体近日测评数款社交APP、购物APP发现,除了可能认识的人,你点赞过的内容、购买过的东西、观看过的直播等,都可能因平台推送机制被好友和其他人知道。看到这里,有没有冒出一身冷汗?

    熟人推荐并不总是一件坏事。生活中,许多人会向亲朋好友询问,最近有没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推荐,也会主动向他们“种草”。尤其兴趣爱好相仿的熟人间的推荐,多数时候比大众化的推荐更靠谱,不失为相对高效的信息筛选方式,还能增进彼此的关系,有一定可取之处。

    当熟人推荐不由相熟的两方中任何一方启动,而由平台代劳,双方的知情同意、适当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就变得格外重要。吐槽公司的帖子被领导看到,看卖生发药水的直播被同事问是否脱发,购物车里的贴身衣物等商品被围观,因游戏视频被自动生成并公开被家长批评……用户的直播、购物、游戏等信息被平台自作主张推荐给熟人,惹来麻烦甚至导致“社会性死亡”的不在少数。反过来,平台将他人信息推荐给自己,“你推送的人我认识,但你猜猜我们为什么不是好友”的“灵魂之问”点明冒犯之处。

    困扰之所以产生,源于平台没有将选择权交到用户手中。有人想将现实中的熟人关系延伸到网络上,多了解熟人动态、沟通感情,也有人想远离现实,在虚拟世界展现自己平时少有的一面,释放释放情绪。面对不同需求,平台如果遵循用户个人信息处理规范、让用户自主选择是否开启熟人推荐,就能解决很多问题。然而,一些APP通常默认用户接受熟人推荐服务,有的关闭推荐操作复杂,也有的关闭后依然推送,难免用户产生被窥探的负面感受。

    熟人推荐机制属于算法推荐、个性化推荐范畴,能够提高用户黏性和活跃度,运用到购物等领域,还能引导用户向消费者转变,直接转化为经济收益,平台有充足的推行动力。此前,未征得用户同意情况下,抖音APP推荐大量“可能认识的人”被起诉,却因手机号码、社交关系等个人信息“不具有私密性”,被判侵害个人信息权益,赔了几千元钱,却不构成侵害隐私权行为。微信读书默认开放读书记录,因“原告阅读的两本涉案书籍不具有‘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性’”,也是同样的结局。的确,如果擅自推荐的信息很难被判定为“私密性”信息,即使被判“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也能赔点钱了事的话,那么过度收集和利用用户个人信息行为就难以杜绝。

    防止算法越界,监管部门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平台也该认识到,“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长远的吸引用户之道是尊重用户,算计过度只会把路越走越窄。

    编辑:刘咏     审核:张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