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说中国新能源车过剩实为“双标”
    经济日报 杨忠阳
    时间:2024-04-12 13:56

    从全球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潜力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不仅没有过剩,而且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强行推动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贸易限制措施,不仅违背了WTO的国际贸易规则,而且可能会严重扰乱全球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损害全球消费者的利益。

    产能过剩是指实际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供给能力存在一定闲置。判断一个产业是否产能过剩,国际上常以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评价指标。由于产能利用率与产业组织结构、产能先进性以及竞争方式等因素有关,不同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差异较大,上述评价指标的参考价值也不绝对。要想得到一个相对靠谱的结论,还需要结合产业属性、全球分工和市场需求等综合研判。

    从全球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潜力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不仅没有过剩,而且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万辆,同比增长35.4%,主要国家的市场平均渗透率仅为16%。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

    最近,中国小米汽车火出了圈。其首款车小米SU7上市当天,就收获大定近9万台,企业产能完全跟不上,就很说明问题。当然,也许有人会抬杠:你看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此起彼伏,玩家们都卷成花卷了,不是过剩又是什么?其实,市场竞争激烈并不等于产能过剩。反过来思考,如果产能真过剩,小米怎会义无反顾地跻身这个赛道。还不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赛道坡长雪厚,市场需求潜力大,所以造车新势力才络绎不绝。

    当谈论应对气候变化时,认为新能源产能仍然不足;而谈到中国新能源产业时,又指责“产能过剩”——有专家指出,如此“双标”的言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击中国的新经济增长引擎,将光伏产品、新能源车、锂电池等影响西方利益的产业纳入对华筑起的“小院高墙”之内,从而保护本国产业。

    近年来,欧美高度关切中国新能源行业产能及补贴问题,实际上与欧美相关行业企业转型不力等因素有关。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欧美在新能源发展上不如中国快。他们担心,如果任由中国在新能源赛道上继续领跑,将很难再追上。因此,他们不惜牺牲自身声誉,使劲“妖魔化”中国新能源产业。

    其实,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仅还没到过剩阶段,而且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也不是依靠补贴取得的。经过数十年奋力创新,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技术驱动、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市场充分竞争,产销规模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位,带动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相反,当前欧美对新能源汽车还在大搞补贴。以美国为例,其《通胀削减法案》对符合专设条件的电动车补贴就高达7500美元。这虽然有利于美国的清洁能源转型,但是因其歧视性也饱受争议,甚至遭到欧盟、日本和韩国的猛烈抨击。

    汽车产业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行业,其健康发展依赖于全球产业链的紧密合作。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强行推动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贸易限制措施,不仅违背了WTO的国际贸易规则,而且可能会严重扰乱全球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损害全球消费者的利益。更令人担忧的是,这还将延缓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编辑:刘咏     审核:张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