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双倍增”实施一年 重庆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565家、科技型企业61465家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张亦筑
    时间:2024-04-22 20:06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也成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4月22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我市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下称“双倍增”行动计划)一年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去年,我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71家,新增入库“重庆市科技型企业系统”的科技型企业15535家;今年一季度,我市新增科技型企业2941家。至此,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总数分别达到7565家、61465家。

    成效特点

    企业实现“量”“质”齐升,“高”“新”特点更加凸显

    去年3月底,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由此,重庆正式启动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壮大优质创新主体,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按照“两步走”目标,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1万家、科技型企业将超过6.7万家。到202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在2022年的基础上将实现“双倍增”,分别超过1.28万家和8.6万家。

    “‘双倍增’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成效比较明显,实现了‘量’‘质’齐升。”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以去年为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都超额完成年度新增目标,实际新增数量分别是目标数量的110.6%和219.8%。新认定的3071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属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企业超过90%。此外,全市新增10家上市企业中,9家为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达到3家。

    值得一提的是,“双倍增”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高”“新”特点更加凸显,全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巩固,并实现了“投”“产”双增,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持续提升。

    重庆软江图灵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重庆本土培育的人工智能企业,成立两年即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企业的产品业务涉及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计算机视觉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多个领域,已为数10个省市政府及上百家企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及专业IT服务。

    去年底,软江图灵自主研发打造的“多模态基于蛋白质网络的人工智能平台”,成功签约为重庆市人工智能重点项目。就在上个月,软江图灵还与重庆邮电大学达成产学研合作,联合建设“人工智能数据库重点实验室”等,共同推进工业智能、工业大数据、数字孪生等领域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向“新”力。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投入方面,去年,全市企业研发投入预计将超600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达757亿元、研发强度达2.45%。全年重大(重点)科技项目中,80%的需求来自企业,全市总投入39.8亿元,其中政府投入6.36亿元,超过70%的资金投向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比例达75%。

    在产出方面,去年新认定的3071家高新技术企业中,高新技术产品年销售收入391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0.1%,拥有知识产权总数4.28万件、同比增长4.3%。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65.1亿元、同比增长37.2%,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1.1%、19.0%。16个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9464.5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市总量的43.2%,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硬核”实招

    “三端”协同发力,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引育体系

    记者了解到,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形成高质高效的培育机制,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扩容提质取得上述成效的关键。据悉,为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引育体系,重庆从转化端、孵化端、创业端“三端”协同发力,以“硬核”实招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

    重庆塔科智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企业,专注于智能分布式光纤传感产品与智慧物联网解决方案,其核心技术由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朱涛教授团队的成果转化而来。

    得益于重庆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朱涛教授团队通过重庆大学探索实施的“权益让渡”新模式,以成果作价入股和融资的方式,推动成果走向了产业化。

    “在转化端,全市各高校院所赋权转化职务科技成果391项,通过提质发展‘6+N’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全市以成果转化新设立科技型企业近1000家。”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称。

    不仅如此,在孵化端,我市通过优化孵化载体空间布局,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打造规模化、专业化、高质量孵化载体,已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12家、众创空间353家,各类孵化载体面积达600万平方米,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2600余家。

    重庆育成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孵化服务体系,目前已培育出一大批科技型企业。

    “初创企业往往资源少、资金少,甚至商业模式、企业管理都不完善。要服务好这些企业,就要及时深入地了解企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助力入孵企业茁壮成长。”重庆育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春荣说。

    ▲育成加速器。雷键 摄

    重庆桦秀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育成加速器孵化的企业之一,从事通讯领域专业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去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10月份还拿到了一笔2900万元的大订单。

    不过,由于发展需要以及受压货周期的影响,去年底,桦秀科技出现了1000万元周转资金缺口。

    “那段时间,我们到处找贷款,一筹莫展时,育成公司很快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具有可行性的融资方案。”桦秀科技总经理郑颖回忆说,这份组合式的融资方案,帮助企业拿到了500万元授信额度,可随用随贷,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同时,贷款利率比传统商业贷款更低,也减轻了企业的还贷负担。

    另外,在创业端,全市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等市级大赛为引领、“高新杯”众创大赛等区县赛事为重点、科技企业进高校等高校院所活动为支撑,吸引了1200余家企业参加赛事活动,推动10万人次参与创新创业,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壮大。

    ▲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决赛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未来发展

    聚焦孵化、提升两个重点环节,推动关键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按照此前制定的目标,到今年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将分别突破8500家和6万家。

    “实际上,从数量上看,科技型企业的目标已经提前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还要加大力度推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市科技局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强化市区联动,在孵化、提升两个重点环节上下功夫,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让企业更好地实现“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

    具体而言,比如实施企业创新揭榜攻关行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强化市级科研项目对产学研的支持。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应享尽享,加大企业创新激励政策落实力度。

    “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核心软件、人工智能等5个重大专项,以及新能源、生态环境等8个重点专项,特别在新方向、新领域布局科研项目超过40%,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科技专项项目,更好促进以大企业带小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另据了解,为强化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呈现企业加速向“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我市还将逐步提升科技型企业入库标准,明确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入库标准,选择一批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进行精准服务。同时,健全科技领军企业成长库,加快构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格局。

    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我市将加快筹建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重组升级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加快建设金凤科创园,提质发展大学科技园和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大力建设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等10个大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力争孵化载体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新孵化企业1万家。

    科技服务是科技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创新各环节有效联动,推动技术进步、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环节。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全市科技服务能力,我市还将加快推进数字赋能企业创新,通过迭代完善“1+6+N”的数字科创系统构架,加快推进建设“科技企业在线”“科技成果在线”“科技攻关在线”“科技平台在线”等“一件事”场景应用,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提升服务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同时,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探索开展“政银联动服务企业创新”改革试点,调整种子基金管理与实施,完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运行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开展研发。

    此外,持续开展科技企业进高校、科技成果进区县、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论坛等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成效”,形成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编辑:蔡杨     主编:匡丽娜      审核:李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