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庆瞭望|4个字,老街变新宠
    新重庆-重庆日报
    时间:2024-04-19 07:37

    悠长的街巷,斑驳的青石路,生活的烟火气与厚重的历史感……认识一座城,先从老街小巷开始。

    老街,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缩影,也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目前,我国共划定历史文化街区1200余片。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变迁,一些老街古巷或遭过度开发,丢掉了原有的古朴韵味;或因发展滞后,失去了往日的热闹繁华。守护传承历史老街,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使命。

    北京前门老胡同、广州永庆坊、潮州牌坊街、福州三坊七巷、拉萨八廓街、山西平遥古城、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天津古文化街、常德河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地方考察期间走进古城老街,就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作出重要指示。

    如何守护好历史老街,让老街焕发新生,值得深思。

    ▲3月19日,华灯初上,湖南常德河街流光溢彩。记者 辜鹏博 徐行 摄/湖南日报

    作家冯骥才在《老街的意义》中写道:“它与城市的历史一样漫长而悠远。它深深扎在这城市厚厚的历史文化的土壤里,也就是深深扎在这城市人们的心里。”

    一条老街,不只是古老街巷和建筑的简单集合,还是承载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记忆、文化精髓与居民情感的重要载体。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些散布各地的老街古巷、建筑文物,如同历史的长卷,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赓续不绝的厚重基因,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比如,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是中国都市为数不多的“里坊制度活化石”,同时还有着“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的美誉。

    再如,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时期,扩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2800多年历史。如今,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

    这些历经沧桑的街道,不仅是城市的脉络和骨架,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和魂。

    做好历史老街的保护与传承,是推动“第二个结合”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在“两个结合”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结合”,实质上就是“魂脉”与“根脉”的有机结合。

    保护好历史老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让后代能够触摸到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底蕴,实际上,就是在守护我们的“根脉”。这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珍视,也体现了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决心。

    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坚强信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保护发展好历史老街,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和传承,通过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老街文化,激发全社会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信仰,从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4月3日,永川区松溉古镇举办孝亲文化节,孩子们为家长敬茶。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近年来,老街保护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老街的保护与传承虽“提档加速”,但也面临着“大拆大建”“有形无魂”等问题和困境。

    过度开发,破坏了历史老街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为了迎合商业需求和游客喜好,一些历史老街在开发中过度强调商业价值,逐渐被现代商业街、购物步行街所替代,建筑风貌、街区景观等文化元素慢慢沦为商业附庸。

    此外,过度开发还导致不少历史老街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原有的居民和业态被迫迁出,使得街区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

    有形无魂,古建筑保护和文化传承存在短板。老街建筑往往年代久远,历经风雨洗礼、岁月磨砺,普遍存在结构老化、腐朽等问题。个别地方在改造过程中,有的将老街建筑拆除一空、原址复建,还有的则进行无序地改建、加建、拆建,严重破坏了传统建筑的风貌,失去了特色和韵味。

    一些老街和景区,只重视建筑的翻修和文物的保护,对自身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保护方式较为单一,其文化内涵也逐渐淡化。

    资金与理念“掉链”,跟不上老街保护的现实需要。老街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现实情况是,一些古街并未纳入当地政府的重点保护范围,导致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古街的商业价值有限,很难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

    在个别地区,当地政府和群众对老街保护的认识不足,对于老街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深入了解,无形中增加了老街保护的复杂性。

    ▲2月10日,众多游客“打卡”磁器口古镇。郭晋 摄/视觉重庆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好、传承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此,我们必须答好“历史老街保护”这道题。要确保历史老街的保护工作既科学又有效,需要念好“保、传、活、融”四字诀。

    “保”——保“文脉”,重“人文”,留“乡愁”。历史老街是一个静态历史与动态生活有机结合的“共生”系统。在保护过程中,要尊重维护老街的历史文化价值,特别要注重地上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并重保护。同时,保留老街的“烟火气”,确保老街保护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要“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位于重庆嘉陵江畔的磁器口古镇,是整个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今年清明假期,磁器口古镇就有31.4万人次的游客涌入。而在对磁器口进行规划和升级改造过程中,有关部门就十分注重保护街区空间格局、街巷、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载体的“原貌”。

    “传”——讲好传承、做好传播。要深入挖掘老街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对老街的建筑、文物、风俗等进行深入研究解读,让“老地方”讲出“新故事”;鼓励支持老街上的传统手工艺人、民间艺人等开展传承活动,培养新一代的文化传承人。

    如何让老街文化可感可知,做好传播必不可少。通过传统媒体宣传报道的同时,还要结合现代传播手段,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等,创新传播方式,让老街文化更加生动鲜活。加强老街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形成文化合力,共同推动老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活”——激活老街发展的“一池春水”。保护老街并不意味着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要让老街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活化利用。通过引入新业态、鼓励创新等方式,激发老街区的活力。例如,可以引入众创空间、文化创意、民宿客栈等,提高历史建筑的空间使用效率及适用性。

    “融”——让老街文化与城市发展相融合。老街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老街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将老街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老街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老街,一头连着历史的深处,另一头则面向现代都市的繁华。在老街保护中,我们不仅仅是守护者,更是传承者。如何将老街的故事、文化、精神传递给后代,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是每一位老街守护者需要承担的使命。

    (重庆瞭望 冉苗俊)

    编辑:朱丹红     审核:何旭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