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各地掀起了省际学习考察的新热潮,不少书记省长带队跨省“串门”:
4月8日至9日,广西党政代表团到重庆考察;4月6日至10日,湖南党政代表团先后到海南、安徽学习考察;4月7日,新疆党政代表团赴四川学习考察。3月下旬,浙江、辽宁、福建、甘肃分别派出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北京、江苏、新疆学习考察。
常言道:“亲人越走越近,感情越走越真。”那么,在各地全力以赴拼经济、拼发展的背景下,这些频繁的跨省“串门”,究竟串出了啥?
▲4月8日,重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交流座谈会举行。记者 苏思 摄/视觉重庆
跨省“串门”,串出了感情。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通过亲情、乡情、友情等人情交往,维系着彼此的感情,是一种沟通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兄弟省份相互“串门”,主打一个感情深。
以重庆为例,去年5月,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山东考察并召开山东·重庆东西部协作第十九次联席会议;12月,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四川考察,共商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大计。
梳理发现,在近来频繁的跨省“串门”中,有不少实际上是你来我往的“回访”。比如,3月22日至23日,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南下广东学习考察,是对去年11月广东省政府代表团赴浙考察的“回访”;3月20日,甘肃省党政代表团前往新疆考察交流,是对去年2月新疆党政代表团赴甘考察的“回访”。
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前较为常见的“近邻”走动相比,最近这些跨省“串门”在距离上走得更远一点,外扩趋势明显。比如,福建“串门”江苏,浙江“串门”广东,新疆“串门”四川,广西“串门”重庆等等,这都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作为东道主的省份,对于远道而来的贵宾,自然会盛情接待。
“盛情”从何处可见?一方面,出席相关活动的领导同样都是高规格;另一方面,东道主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拿出来了,无论是企业还是实验室,抑或是文化街区等考察对象,都是精挑细选最有分量与特色的。
当然,兄弟省份“串门”,免不了要拉拉“家常”——介绍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特别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同题共答之下,既可以说说在实践探索中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也可以谈谈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其目的都是为了加深了解,增进情谊。
▲3月22日下午,浙江、广东两省在广州市举行合作发展交流座谈会。/浙江发布
跨省“串门”,串出了真经。
不管是取经学习,还是传经送宝,省份之间的相互走动,有助于地方在互学互鉴、互促互补中取到发展真经。
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些国家战略在“串门”中被反复提及,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如何让上述国家战略更有效地对接、协同?这在一次次的跨省“串门”中,可以找到答案。
“广东肩负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职责,浙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省同属东部地区,都担负着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职责使命。”
“希望双方共同加强重大国家战略衔接,全面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对接成效,共同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国家战略联动发展,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携手推动渝桂两地区域协调平衡发展,让‘大美重庆’与‘壮美广西’交相辉映,共同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作出贡献。”
…………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5周年,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实施的第五年。
同处西部地区的重庆与广西,一个是陆上枢纽,一个是江海门户。特别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陆上联结点、海上枢纽地,此番广西到重庆“串门”,明确要“全面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全国开放战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更好服务国家开放大局”,也别有意义。
事实上,国家战略的实现,往往需要各个主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跨省“串门”,强化跨区域协同,一个重要的指向就是推动国家战略落细、落地、落好。
比如,新疆和四川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明确要“拓展开放空间,携手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开拓中亚等周边国家市场,合力建设国家向西开放新高地”。
又如,浙江和广东都有着改革开放的深厚基因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追求,两省将“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海洋经济提质提速,在联动发展上向更深融合迈进”。
业内专家表示,省际之间“串门”考察交流、谋求区域协作是很正常的,本质上是在服务国家战略下寻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有助于了解各自的产业重点,避免重复,形成互补。
▲涪陵龙头港铁路专用线国铁货场开出的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赵鑫 摄 /新华社
跨省“串门”,串出了合作。
观察地方党政“一把手”率队跨省的学习考察,除了“拉家常”和取真经之外,往往带着满满的诚意,奔着合作而去。
“希望与浙江一道,协同推进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持续加强省际交流合作”“迈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希望两省区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交流”“重庆愿同广西一道,深化战略对接、推进优势互补”……不难发现,各方加强合作的意愿十分强烈。
书记省长带队跨省“串门”,不仅仅在态度上表明合作意愿,最为关键的是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比如,签署了合作协议。考察期间,不少省份之间签署了战略协议,包括《重庆市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湖南省人民政府 海南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
比如,落地了合作项目。考察期间,湖南、海南两省举行了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签约仪式和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包括星邦(海南)国际再制造基地项目等10个项目新签约,桃花江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等3个项目开工;甘肃与新疆两省区部分市(地州)签署战略合作或缔结友城协议,两省区交通运输部门和有关高等院校签署合作协议。
而在合作的具体领域上,“新质生产力”是本轮省际考察交流的高频词,也是各方深化合作的重中之重。
广东和浙江将“深化产业科技合作,携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创新协同、产业联动、人才合作”;福建和江苏提出要“共同发展新质生产力,跨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促进创新资源要素协同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重庆和广西明确要“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研发合作”……
可以预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当下,跨省的“牵手”合作将渐成常态。
每一次奔赴,都是彼此新发展的见证。无论是不远千里的“拥抱”,还是山水相连的“握手”,我们都真诚希望一次次的“串门”,能够推动各方对内对外更大程度、更高水平地“开门”。
编辑:罗建军 审核:李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