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湖广填四川移民潮
2024-11-26 07:03
自先秦以来,重庆历史上曾有过九次大移民,八次移入,一次移出。人们在茶馆酒肆、街头巷尾最津津乐道的是两次“湖广填四川”。
第一次“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元末明初的洪武年间,从1371年开始,历时22年,移民规模30万人左右,大夏国皇帝明玉珍从湖广迁来了不少移民,其规模和第二次相比较小。第二次“湖广填四川”对当今重庆人的影响要近得多,大得多,流传于民间、家族里的故事也最多。
第二次“湖广填四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规模的一次移民。明末清初的30多年间,四川境内(含重庆、遵义)遭遇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乱、灾难。 明军的滥杀,清军的滥杀,张献忠的滥杀,地方豪强的滥杀,流窜匪贼的滥杀,加上旱灾、洪灾、蝗灾,以及大头瘟、马眼瘟、马蹄瘟流行,四川人口锐减。
据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和天灾的四川省,仅有人口9万余人。重庆城内从朝天门到七星岗、通远门一带,只剩下数百户人家,重庆所辖的州县境内,有的只剩下十几户人家!
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发诏,招民填川,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的120余年当中,重庆由仅存的3万余人发展到230万人,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甚至世界移民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在这个奇迹下面,我们却不能忘却那千千万万个家庭,曾经携儿带女、背井离乡,充满泪水和辛酸、坚韧和等待的许多可歌可泣与自强不息的故事……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