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飞之城”中美青少年鸟类友好学校网络交流会议在鹅岭公园举行
2025-04-21 06:07
晨曦中,鸟鸣声唤起了春意。四月的鹅岭公园,处处充满了生机。“看,那棵树上有只正在筑巢的乌鸫。”在重庆乐观地球观鸟导师山野(自然名)的带领下,来自重庆外国语学校、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重庆市第八中学校等学校的15名学生开始了户外观鸟活动。
4月20日,“鹰飞之城”中美青少年鸟类友好学校网络交流会议在鹅岭公园举行。“此次活动通过户外观鸟、专家主题分享、中美青少年交流互动、艺术创想等环节,带领青少年们走进‘鸟类友好城市’。”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灿表示,该交流会旨在搭建中美青少年交流的平台,促进青少年共同关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鸟类友好城市的建设。
北京时间早上9点,中美学校网络交流会议正式开始。活动伊始,美国博士工程师Steve Kaye、尔湾学院奥杜邦鸟会创始人和首任主席Jerar Palian,以及鸟类专业摄影师Monte Taylor先后介绍了美国常见鸟类及其习性、保护现状等情况。随后,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野保所副所长林海晏就“重庆鸟类调查和保护”作主题分享,通过图文展示、事例讲解,从重庆特殊地形出发,向中美青少年介绍了重庆鸟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保护行动,讲述了重庆积极推动鸟类友好城市建设的生态故事。
“在听了美国专家Steve Kaye的讲解后,我获得了一些启发,我觉得可以通过拍摄更多鸟类的精美图片,通过网络吸引更多的人来到重庆,一起去观鸟,保护鸟类。”来自重庆第八中学校的金天好表示,重庆作为鹰飞之城,让更多公众去发现、了解猛禽,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公众意识。
自由交流环节中,来自重庆外国语学校、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重庆市第八中学校的青少年们还围绕防鸟撞、城市规划与鸟类栖息地共存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同时,来自美国尔湾高中的老师卜羽馨欢迎中国的同学们去到美国洛杉矶,同美国的青少年们一起去观鸟。
通过专业的鸟类知识普及、深入的交流互动,中美青年获得了更多创想的灵感,对鸟类友好城市建设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会后,中方青少年们在埃恩彼森艺术启发中心创始人汤子慕的指导下开展了艺术创想手工创作,利用树叶、树枝等自然材料以及纸、棉线等再生材料制作自己心中的“鸟类友好城市”艺术装置。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一种极为稀少且珍贵的鸟类,所以,今天我制作了与中华秋沙鸭保护相关的作品,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创作能让更多人认识这些鸟类,共同保护好生态环境。”重庆外国语中学爱鸟会会长胡瀚文向我们展示他的作品,他表示,除了他自己,他们社团还有40多位同学参与了此次中美青少年鸟类友好城市创想大赛,“大家都在通过自己的行动对‘鸟类友好城市’的建设表示支持。”
自活动开展以来,在重庆陆海基金会及相关伙伴单位的支持下,在各校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中方青年定期与美方青年开展交流活动,互相了解各方的生态状况、学习鸟类知识,让青少年们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不断完善创意构想。
“青少年是推动鸟类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中美青少年虽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但是通过活动平台,通过友好交流与合作,在激发出更多创造力的情况下,中美青少年能为鸟类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贡献持续而巨大的力量。”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灿总结道。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