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三回|引入“乡村人居环境贷”提升村容村貌 石柱川主社区40天吸引游客逾10万人次
2025-04-23 19:48
▲游客坐着小火车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川主社区油菜花田游玩。受访者供图
谷雨时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川主社区的200亩油菜花田花期已过。
因油菜花盛放而喧嚣热闹了一个多月的川主社区,逐渐归于往日的宁静祥和。
春光和煦,58岁的社区居民陈明发闲坐门前,屈指算着一笔账:“摆摊每天能挣200多元,屋头小卖部每天还能多卖100多元,40来天挣了一万多元了。放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哦。”
陈明发说的“以前”,是2022年重庆市石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业公司”)引入农行重庆分行“乡村人居环境贷”,在川主社区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麦田禾谷•田园综合体”项目之前。
引入“乡村人居环境贷
川主社区,距石柱县城约10公里,海拔600米至1200米,立体气候明显。
多年来,当地居民靠种植水稻、玉米及各类蔬菜为生。
“我屋里两亩多地,种谷子一年能收2000多斤,够一家人吃。”可从2022年4月起,陈明发一家人不种地了,“两亩多地都流转给了农业公司,一亩地一年的流转费用是1000元。”
这一年,农业公司流转了川主社区190余户村民的200余亩土地,实施稻田整治提升项目。
“稻田提升项目,是川主社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部分。”农业公司工程部部长晏明学介绍,农业公司投资1.3亿元,在川主社区打造集田园新美学、亲水新经济、产业新模式等
农行重庆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地方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融资需求旺盛,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项目收益不高、回款期较长、自有资金较少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农行率先推出“乡村人居环境贷”产品,农行重庆分行随即与当时的市农业农村委联动推进新产品落地推广,通过农行信贷支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提升改造基础设施 200亩稻田成景区
“利用这笔资金,我们对川主社区200亩土地进行了平整,打造集新品种实验与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七彩稻田。”晏明学告诉记者,公司利用翠绿色、深绿色、红色、黑色、蓝紫色、淡黄色、白色七种颜色的稻子打造了总面积1.87公顷的七彩稻田景区。
此外,农业公司还在稻田里建设了总长1066米的稻谷运输轨道及相应的设施设备。“稻谷运输轨道焊接在方钢管梁上,方钢管梁架空在稻田里,由一根根立柱支撑。”晏明学说,稻谷运输轨道建设的难点,就是在稻田里设置支撑立柱。
“立柱要立在稻田里,就必须设置混凝土基座,施工过程中就要把水排干。”晏明学介绍,施工方首先在稻田周边开挖沟渠将水排出,然后按事先标记的立柱设置点位向下挖至老土层。“一般要深挖3米多深才能到老土层,这一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将渗水抽出,然后再灌入混凝土、设置立柱。”
1066米的稻谷运输轨道,共设置了近270根每根4米长的支撑立柱,仅这一项工作就持续了两个多月。
4月21日,一辆满载游客的小火车穿梭于油菜花田中,洒下一路欢声笑语。
“我们通过油菜和辣椒或油菜和水稻轮作种植模式,在提高土地种植效益的同时减少肥料使用量、节省开支。”农业公司产业发展部部长牟彬介绍,该公司还利用建设的稻谷运输轨道配置了两辆小火车,每辆小火车可容纳20名游客。“油菜、辣椒、稻谷收获的季节,轨道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平时则利用小火车搭载游客,一举多得。”他介绍道。
同时,农业公司对川主社区的生产便道进行了提升改造。
▲游客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川主社区北岭山生态园体验水果采摘。受访者供图
“社区里总长819米的生产便道原本为泥土路面,坑坑洼洼,我们将其加固拓宽至3.5米,并铺上了沥青路面。”晏明学说,施工方还以石柱农耕文化为基础元素,通过对沥青路面进行改色及彩绘的方式将生产便道打造成了一条休闲旅游步道。
现在,这条充满浓郁土家族风味的生产便道,也已成为当地居民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40天吸引游客逾10万人次 带动社区居民增产增收
由于地处石柱县城城郊、交通便利,“麦田禾谷•田园综合体”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青睐。每逢周末或节假日,石柱县城及周边区县居民纷至沓来。
“特别是3、4月间40天左右的油菜花季,更是游人如织。”牟彬介绍,今年油菜花季,川主社区吸引游客逾10万人次,“我们还在生产便道上设置了摊位,提供给当地居民摆摊设点销售农产品。”
40天的油菜花季,家中原本开设了便利店的陈明发就把玩具、凉面等物品拉到生产便道的摊位上销售,每天收入超过200元。
蜂拥而至的游客,也提升了陈明发家中便利店的销售收入,“每天能多卖100多元呢。”
如今,陈明发等将土地流转给农业公司的社区居民每年有了多份收入。“我们家两亩多地,一年的土地流转费是2000多元;在农业公司务工,一年有两万多元;每年摆摊销售收入也
农文旅融合发展,也增加了川主社区集体经济的收入。
“社区集体经济以115亩老果园入股我们北岭山生态园,去年分红7.8万元。”北岭生态园,是川主社区一个集游客接待、农产品展示、儿童娱乐、会议接待、休闲垂钓、餐饮住宿等多功能配套服务
【相关新闻】
我市已投放“乡村人居环境贷”5.48亿元
4月23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农行重庆分行获悉,截至目前,农行重庆分行累计审批通过“乡村人居环境贷”8笔,授信金额8.04亿元,累计投放5.48亿元,支持包括彭水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石柱三河镇、秀山川河盖片区、城口东安镇、荣昌河包镇等数十个村镇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任务,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项目收益不高等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农行率先推出“乡村人居环境贷”产品。此后,农行重庆分行与市农业农村委高效联动,组建工作专班,制定《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贷”产品实施方案》,决定在城口、巫溪、酉阳、彭水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农行重庆分行定点帮扶县秀山展开“乡村人居环境贷”试点。
“我们从项目规划阶段前期介入,快速完成从项目方案设计、融资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测算到贷款审批、投放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全行首笔‘乡村人居环境贷’于2022年7月在彭水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投放落地,为项目一期工程授信4800万元。”农行重庆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乡村人居环境贷”产品明确了五类重点支持对象,包括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