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将过万重山——专访董宇辉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单士兵 赵欣 谢智强

2024-07-11 19:45

题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城市目睹了过往的人来人往,包括所有的孤独和喧嚣。城市记忆很难为某个过客定格,但初次与城市相遇的人们,却会永远清晰地记住她那一刻的面容。

重庆与董宇辉的相遇,得从2016年夏天说起。那时,刚从大学毕业一年的董宇辉,已经成为西安新东方最年轻的英语教研主管。“来重庆出差,主要是培训新老师和研发教材,日程很满,节奏也快,12点飞机落地,下午两三点开始工作,接下来两三天都在工作,第四天中午结束,下午便返程。”

日子疯长,董宇辉那时会工作到很晚。学校在繁华的解放碑,从写字楼走出来,夜色正浓,华灯如昼,人流熙攘。尽管很累,但23岁的董宇辉不觉得苦,“我靠读书走出了农村,大学一毕业便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当老师能养活自己,还能帮助学生。我觉得我很幸运,充满了干劲。人生充实而忙碌,我很知足。”

工作虽忙,但他总能在晚上挤出时间,在重庆探索更纯粹也更私人的生活体验。

他喜欢悄无声息地汇入解放碑下潮涌的人群,像每一个到访的普通游客那样,好奇地感受这座陌生城市的魔幻气场。“淹没在人潮里,漫无目的地跟着人群移动,纯粹以游客身份感受重庆的市井生活,我非常放松。我可以很从容地找家小店吃火锅,溜达去江边散步,我记得洪崖洞一带最是热闹,路边坐满游客,江边吹来晚风,那种人间烟火,令人感动。”

8年之后,凭借独特的文化光芒,在流量江河中流击水的董宇辉再次出现在重庆,在“赛博重庆”作为主题的直播招引下,将这座城市的深刻博大带给远方更多的人们。

在接受我们专访的时候,他饶有兴致地回忆起跟重庆的初次见面。那些回忆让他嘴角上扬,眼里有光。只不过,直播的疲劳,让他的声音隐隐透着些疲惫。

复盘为期三天的“与辉同行”重庆站活动,不论是从文化传播还是带货数据,董宇辉都深感欣慰。

“我总想着要通过镜头,尽可能让当地得到更好的宣传,让各地的文化宝藏更好地被全国人民看见。”这次在重庆,除了中心城区外,他和团队还到访了合川钓鱼城、大足石刻、武隆天坑、奉节白帝城等,每天奔袭数百公里,他也体会到了23岁时未曾料想的辛苦,“但我们让大家了解到了重庆的丰富,我想辛苦也值了。”

念重庆,思人生,董宇辉感叹不已。

说到重庆城市精神,董宇辉说:“大家都有共同的感受,就是这座城市,她一直以一种极其顽强的生命力,蓬勃向上。重庆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在自然条件基础上,可能有很多不是特别方便的地方,人们要克服地形不平整带来的很多难度。你现在看到重庆这种所有为人称道的惊奇,全部都是需要智慧和毅力来克服的困难。她把苦难开成了花。当然,这里说所说的苦难,更多是指需要克服的自然条件的困难。”

这样的表达,很好地诠释了重庆为何被赞誉为“一座站着的城市”,因为站着的,不只是那些矗立的楼宇,更是这座城市人们的精神向度。

城市与人,在发展和提升上,往往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刚过三十而立界线的董宇辉,现在已经站在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峰。他以陕西农村为起点,通过读书求学不断蜕变,走向了广袤的世界。

正如他自己所说:“其实我很明白,我的起点不高,我的条件也不算好,但读书让我知道,天地何其浩渺,世界给了我们广阔的赛道。”

1

山河判断

在重庆遇见天地大美

7月2日-4日,因为“与辉同行”,重庆这座城市在社交媒介上显得愈发热辣滚烫。继湖北行、河南行、山西行之后,董宇辉团队来渝赴约,“阅山河,观天地,见众生,寻自己”。

“我们都很喜欢重庆。”完成和这座城市的约定,他们整个公司都很兴奋,“公司同事都很年轻,所以大家的反应也说明,重庆这座城市非常受年轻人欢迎。这也不难理解,社交媒体上,重庆的美食美景都很出片。尤其是夜里灯光亮起后,哪个角度拍都好看,晴天有晴天的通透,雨天有雨天的朦胧,两江四岸,山水相依,有时高楼大厦就在云雾缭绕之中,更多了一份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

重庆的打卡方案修改过四五版。行程三天,董宇辉把每一个白天都安排在区县。“第一版方案中心城区占比多,我觉得不太好。我说重庆中心城区的旅游已经很火爆,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那么我们就不要去添乱了,我们的重点应该在重庆周边,来拓展人们对重庆新的了解。”

首站武隆天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我来晚了!那巨大的天坑被地下流水侵蚀了数百万年,天生三桥景色如梦境一般,是一个当面值得欣赏、背后值得回味的地方。”

合川钓鱼城令他神往已久,“这座山崖小城体现了南宋军民的智慧和勇气,我很好奇它为何能坚持30多年,敌人怎么就冲不上去?亲临现场我才知道,那座小城四周全是悬崖峭壁,筑城在山顶平地,且有水源有良田。我忽然想到,我们先辈的很多优秀品质可能会被逐渐淡忘,那么当时守城的王坚,有没有想过可能有一天会被后人遗忘?”

见到大足石刻的第一眼时,董宇辉连呼震撼:“越了解,越觉得神奇,这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石窟艺术,它有宗教主题,也是审美层面上的杰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释道三教融合,能够友好地吸引更多人,同时在审美和宗教的前提下传递了一种富有正能量的社会教化力量。”

钓鱼城和白帝城都是在董宇辉的坚持下加进宣传方案里的。“特别是白帝城,不但往返中心城区几百公里,而且直播信号通信保障也有压力,所以几版方案里都有不同意见。最后我说不行,我是公司负责人,请大家相信我的判断。”

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坚持:“某种意义上讲,钓鱼城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白帝城更了不起,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处耀眼的坐标,‘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都曾留下诗踪,并被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吟咏,唐诗是传统文化的高峰,那些千古流芳的诗人在这片土地交汇过,是白帝城的幸运,我们没有理由错过。”

“无论是《早发白帝城》还是《登高》,那些小时候在课本读过的诗词,在催生它们的现场重读,体会又会很不一样。你会发现之前为什么很难深刻地跟诗人共情,是因为你没有走过他所走的路、读过他所读的书、受过他所受的苦,你能共鸣的大多是身边跟你有类似生活经历的人。”董宇辉感慨,在重庆沿着诗人的足迹走这一趟,他终于真切地理解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怎样的气象,有怎样的内涵。

“这是一种极致美好的体验,也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仿佛穿越时空与千余年前的诗人对话。”从自然风光到千古战场,从石窟宝藏到“诗城”名胜,“与辉同行”所到之处,形成了一个多元诠释大美重庆的有机闭环,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泱泱中国的壮丽画卷。

“时间有限,也留下了遗憾,重庆还有大量美好的东西没来得及呈现,比如钓鱼城附近还有座养心亭,理学大家周敦颐便是在那里写下了《爱莲说》。毫不夸张,在重庆,擦肩而过的都是大美中国。”董宇辉说。

重庆之天地大美,永远值得被重新发现。

2

诗书风流

在阅读中看见自己

直播带货是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行业领域。而董宇辉是其中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不仅带货,更带来了书香的气息。

在直播间里,董宇辉对话作家,分享阅读感悟。他告诉大家,“人类最丰富的情感,最深邃的智慧,最博大的胸怀,都写在书里,当你有烦忧、有迷茫、有困惑,或许开卷有益,看书就行!”

▲2024年7月5日,董宇辉接受重庆日报独家专访。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阅山河”的底气,来自他从小博览群书的经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书是基础,它让万里路的行程更为厚重,这个过程中,阅读能让你的心境跟路上的经历实现连接。”董宇辉出生在农村,家里并不富裕,但很小的时候就经常看到父亲在翻看家里为数不多的书。 “这个时代应该是属于读书人的时代,因为这是一个知识变得前所未有容易获取的时代。越是普通家庭越应该培养自己孩子读书的习惯,因为书是平民的奢侈品。”

说起阅读,董宇辉似乎有着说不尽的见解:“有人也会怀疑,书不能立刻解决问题,那就是毫无用处的心灵鸡汤了?这又陷入了另外一种极端,而且有这种想法的人还挺多,我很少去解释。”

“我想,看书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个体,人是有限的,但读书可以让你变得深刻、博大、温和、善良、细腻,让你快乐,这很重要。读书的第二个目的,可能才是收获知识。或者这样说,书跟药有一点相似之处在于,一个解决你身体疼痛,一个解决精神的疼痛。”

谈及荐书,董宇辉提出了这样的“分层观点”:“读书的选择,越往上走可能受众越小。从文学传播或者是推广阅读的角度来说,我最早在直播间选书的时候,推荐的很多书都是针对孩子的,我考虑的是我小时候希望看什么书。当然这引起了一些批评和建议,说我推荐的书都是口水书,我也能理解,批评我的朋友一定是看书看得多的人。如果我一开始只推荐金字塔尖的书,意义可能就不大了,传播文化肯定希望传播更广,受众越多,帮助到的人更多,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全民阅读。”

▲2024年7月5日,董宇辉接受重庆日报独家专访。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想想看,如果我一开始就挑很难的书,可能懂书的人会欣赏,但我觉得,这种做法很肤浅很幼稚。这就让推荐读书变成了自我炫耀,是为了让别人从书单看出来你是一个读过书的人。我们还是会坚持这个逻辑——多推荐适合以前看书少的人阅读的书。”

夯实文化底座,需要每一个文化传播者身体力行。

茅盾文学奖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董宇辉尤为推崇的一部文学经典。“最新的统计数据,这本书销量已经超过600多万了。我为这部优秀作品的传播做了一点工作,其实当年在我人生最为焦虑、迷茫和痛苦的时刻,是《额尔古纳河右岸》拯救了我。”

原来,几年前,因为工作环境变化,原本一心当老师的董宇辉面临转型压力。

“我一度很难受,工作遭遇瓶颈,更重要的是还有现实困顿,说白了就是我没钱了,当时我还背负着房贷,欠着装修借款等等,现实的困境带来精神上的犹豫徘徊,我一度不知道该怎么坚持下去。”

▲2024年7月5日,董宇辉接受重庆日报独家专访。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董宇辉读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从精神困境里一点点解脱出来:“书里的那些人会毫无原因地相遇,也会毫无原因地分离,有的人突然出现在生命里,发生一些事情,改变你的人生态度或轨迹,然后又消失在山林里……这些凄美动人的故事打开了我的心境。我发现,从生活的牛角尖里后退一步,跟现实困境保持一点距离,好像就能看清生活的全貌。我甚至想,实在还不上房贷就法拍呗,没啥大不了的。”

《额尔古纳河右岸》如同一把灵魂的铁锹,将董宇辉从被钢筋水泥禁锢的都市丛林的冰冷土壤中掘出,得以呼吸。“它带我走进了远方的山和水,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宁静与自由。尽管那些风景我从未亲眼见过,但它们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灵魂之中。这本书与我的相遇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每次我在镜头前提到它,都有一种由内而外的放松和释然 。”

在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全国唯一的“中华诗城”奉节,董宇辉选择三首与白帝城有关的唐诗,首首都有“天下第一”的美誉——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被称为“天下第一快诗”;杜甫的《登高》被称为“天下第一律诗”;刘禹锡在夔州任刺史,深受当地民歌感染写下的《竹枝词》,则被誉为“天下第一情诗”。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鸣谷应,风起水涌。我们在奉节那天,舟行峡江之中,忽然烟雨朦胧,历史的苍凉扑面而来,现实与过去交织,令人心旌摇荡。”董宇辉说,造访重庆的行前准备中,他从重庆日报策划出版的《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一书中了解到,以奉节为代表,巴渝大地,诗意缭绕,“天下诗人皆入蜀,行到三峡必有诗。从古诗源头到李杜华章,再到群星闪耀的新诗,难怪著名诗人黄亚洲曾说:‘中国诗歌的半个灵魂/就在山城重庆。’我尤其感慨的是,包括李杜、刘禹锡等最耀眼的诗魂,总会在重庆迎来不一样的人生,要么是境遇,要么是心态。李白那一声‘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他个人的释放,更是中国文化的一次绽放,在重庆的峡江,留下了千年的绝唱、亘古的回响,这是多么动人的力量!”

▲董宇辉。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阅读经典,是跟深刻的灵魂对话,是通过向内寻去实现对自我的提升。引导读者从基础阅读走向经典阅读,这是文化工作者的责任。”

由此,谈及重庆日报读书专栏《写在茅奖边上》娓娓且深邃的文本表达,董宇辉也表达了强烈的认同,“文学应该是很自然的流淌,是路边的花,是山间的溪水,是迎面的风,这才是文学本来应该有的样子,所以我荐书也是用最贴近读者的方式讲述。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读书就是要看见自己,大众文化人或者文化传播者,更应该重视阅读的公共价值。”

诗意在前,远方在后。看见自己,方得从容。

3

江海行走

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

回首自己走过的人生,董宇辉这样说:“我小时候所在的农村小学,一个年级两个班大概五六十人,真正考上大学走出来的应该只有我一个。所以对我来说,如果不是选择读书上学,那么就很可能跟同学们一样,要么在村里子承父业种地娶妻生子,要么背井离乡打拼。”

在一个不算太好的环境里如何能够“杀出重围”?这一切,还是与“读书改变命运”有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而是我们这一代人,通过上学从乡村、县城走出来的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经历,这是一代人的命运。”

▲2024年7月5日,董宇辉接受重庆日报独家专访。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离开故乡,有时就是为了更好地回报故乡。说起“故乡沦丧”“逃离故乡”之类的话题,董宇辉说,或许逃离的愿望,来自上一代人的期望。“种地确实辛苦,白居易的《观刈麦》大家都背过,每年五月间收小麦的时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农民背上都会晒脱皮。等到收玉米的时候,玉米叶子划拉一下就是伤口,汗水一来就蜇得疼。当然,随着国家发展,农业生产已经轻松高效了许多,农村民生得到改善,城市化也外溢到小县城,甚至乡镇,村里基础条件也不断改善。乡村振兴,越来越多游子回去建设故乡。”

作为大地的异乡者,董宇辉说:“最重要的,不管是逃离故乡还是拥抱故乡,无论如何评价,评价本身都只是情绪表达,而情绪是没有实际价值的,你要做的还是稳扎稳打、实事求是去做事情,去建设,这才有价值。”

直播带货,就是为自己故乡,以及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故乡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董宇辉这样期待着自己的工作价值:“我纠结过带货这件事,但也越来越释然,在新业态变化的市场下,我希望通过镜头链接起广大的中国乡村,把最有价值的农产品宣传出来,这也是一种对于故乡的回报。”

当然,现在的董宇辉也有不快乐的时候。对此,他这样解释:“工作能带来精神愉悦一定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意味着一个人如何定义自己。但越是书读得多的人越会自我拷问,除了现实问题和诉求之外的精神价值。读书的人伤春悲秋,古往今来皆然,我也难免会遭遇一些精神内耗,我也会做错事,说错话,但不必纠结,不折腾自己,要勇敢地智慧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寻找生活的色彩。人生有很多种度过的方法,不必非要用哪一种去定义你,是这个道理。”

▲董宇辉。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你现在让大家觉得很有价值,你的工作带来强大精神支撑和物质回报,这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你轻松愉快度过一生,哪个更好?以前我倾向于选择前一种,后来我发现其实别人没有对你的评价权,只有自己才能审视自己、评价自己。人生啊,有时候你以为卷入了一场激烈比赛,但其实跳出来,你完全可以不用参加比赛。”

人生就是一场旅程,无论有着怎样看风景的心情,无论自己成为别人心中怎样的风景,最重要的是在激荡的时代潮流中,读懂“我将如何存在”。

“还得感谢读书,一次次从精神力量上支撑了我,让我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在原本狭窄的赛道里,能走得长远,去审视这个世界,去理解自己,跟自己和解。”董宇辉说,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是结束,那就是盖棺定论,只要生命没有结束,一切都会充满变数。命运给了我们很多赛道 ,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

在“与辉同行”白帝城的尾声,董宇辉吟诵了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感叹,站在人生第三个十年的起点,更能理解“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义。

“我在瞿塘峡中,看着长江东流,想起千余年前的李白,想起他如江水般浩瀚宽阔的心态,我们有理由相信,辞别白帝城的时候,李白已经不是过去的李白了。”董宇辉说,“过万重山,人和城的发展皆然,前方一定等待着未知的挑战。万重山听起来好像很沉重,其实现在的我也越来越淡定了,我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完美,但我很幸运地得到大家喜欢,有机会好好为社会做点事情,那就放松一点,好好干下去吧。”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在流量的潮水冲击下,此时的董宇辉,轻舟将过万重山。

孤帆远影,江海余生。唯愿世间所有的相逢和别离,都是美好。

图片除署名外,其余均为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供图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代修凤   主编:兰世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