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贺铸等古诗人皆有贡献,科研人员借古诗词重塑长江江豚在过去1400年的分布格局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5-13 15:51

“江豚吹浪,晚来风转夜深雨。”(宋,贺铸《拥鼻吟》),“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唐,韩愈的《岳阳楼别窦司直》)……

古代的诗词,正在帮助人类更多地了解江豚。

据中国科学院发布消息,近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分析中国古诗词,重塑了长江江豚在过去1400年的分布格局演变。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江豚繁育研究中心的江豚(新华社图)

长江江豚是全世界唯一已知的江豚淡水种群,曾经栖息在长江的大部分水域。它的外形类似海豚,永远面带“微笑”,被称为“长江精灵”。根据2022年的一项研究,长江干流中仅有约600只长江江豚。这种动物正面临灭绝的危险,但科学家们无法确定这种危险已经持续多久。一项非同寻常的研究另辟蹊径,试图从古诗中寻找答案。

一个由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动物保育专家组成的团队,从中国各地的历史典籍中收集了724首提到江豚的古代诗词。他们的研究成果刚刚发表在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当代生物学》上。该研究表明,长江江豚的分布范围在过去1400年里至少缩减了65%,而大部分缩减发生在最近一个世纪中。

“我们正在将数千年的中国文化与生物多样性联系起来。”该研究论文的作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梅志刚说道。这位在长江边长大的科学家自幼喜爱和珍视长江江豚。他说:“我们的研究填补了从化石、脱氧核糖核酸和种群研究中获得的长期信息中存在的空白,展现了人文艺术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的强大力量。”

▲夕阳下江豚踏浪(新华社图)

历史上,长江流域的居民,包括许多多产的诗人,都曾依靠长江及其支流在该地区游历,许多诗人曾见到长江江豚,这种可爱的动物也出现在诗篇中。

梅志刚说:“与鱼类相比,它们的体格要大得多,而且经常在水面活动,尤其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会追逐鱼群并跃出水面。这种景象必定给诗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收集、筛选和整理诗词的过程中,该研究团队发现了数百个提及长江江豚的记录。研究人员认为,这一事实反映了古代中国人与大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

研究人员发现,在清代,有477首诗词提到长江江豚。明代有177首。元代有27首。宋代有38首。唐代有5首。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诗歌中约有50%(共362首)记录了与长江江豚出现相关的具体地理位置。其中描述江豚出现在长江干流的占78%(281首),出现在支流的占14%(51首),出现在湖泊的占8%(31首)。研究团队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诗歌中长江江豚出现的地点进行了地理分布建模。

▲江豚在逐浪嬉戏(新华社图)

研究发现,长江江豚栖息地和分布范围的最大幅度缩减发生在清代至现代期间。自唐代以来,长江江豚在长江干流的分布范围缩减了33%,在长江支流和通江湖泊的分布范围缩减了91%。

这一发现与之前的研究相互印证。之前的研究表明,这种缩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人类活动。

梅志刚说:“保护自然不仅是现代科学的责任,也与我们的文化和历史息息相关。诗歌等艺术能产生情感联系,帮助人们意识到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尊重自然。”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江豚繁育研究中心,训练员给长江江豚喂食(新华社图)

了解和量化濒危大型动物的历史分布范围,对于评估其当前生存状况和识别致危因素至关重要,有助于为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历史文献为追踪物种变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为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动态研究开拓了新方向。

极目新闻综合中国科学院、参考消息网、环球网

来源: 极目新闻  
编辑: 袁文蕙   审核: 张译文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