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开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
2025-04-25 07:43
2024年5月8日至6月8日,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重庆市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于2024年8月20日向重庆市正式反馈督察报告。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并系统制定了《重庆市贯彻落实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以下简称《整改方案》),动真碰硬、真抓实干,高标准推动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现将《整改方案》主要内容予以公开。
《整改方案》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强化“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展现“上游担当”,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重大发展任务、重大民生工程,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措施持续推进,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范例,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整改方案》明确了5项工作目标。一是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市各级各部门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任务更加清醒,把处理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二是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持续夯实,有关部门按“一岗双责”要求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为推进美丽重庆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三是全面整改督察反馈问题。切实抓好建筑垃圾处置、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潼南工业园区北区搬迁、大气污染防治等突出问题整改。督察报告反馈的问题、移交的责任追究问题、交办的群众举报投诉问题全面、彻底整改。四是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到2027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稳定在Ⅱ类,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8.6%以上。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31微克/立方米以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生态质量指数(EQI)稳定保持在二类以上。五是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到2027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更加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6%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排名进入全国中上游水平。
《整改方案》对督察报告指出问题进行分解,逐项明确整改实施主体、验收单位、整改时限、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将美丽重庆建设、“九治”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督察反馈问题统筹推进落实,提出了5方面主要措施。一是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使命担当。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履职尽责。二是全力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推进小流域治理和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深入推进建筑垃圾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持续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切实防范化解环境风险隐患。三是持续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系统开展生活污水溢流综合整治,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切实加强园区环境基础设施管理。四是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抓好重点领域减污降碳,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五是着力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川渝地区协同治理机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构建数字环境治理体系。
为保障整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整改方案》明确了4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督察整改主体责任和各级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委市政府督查办加强督办,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统筹协调、组织推动、调度督促。二是落实闭环管理。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制定印发督察整改细化方案,督察反馈问题纳入“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闭环管控。三是严肃责任追究。深入调查督察移交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问题,严肃追究责任。四是强化信息公开。大力宣传整改成效、经验做法,营造整改工作良好氛围。按照要求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下一步,重庆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纵深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切实将“问题清单”转变为“成效清单”,以实干实绩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努力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多重庆贡献。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