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养生”引领健康消费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08-26 09:58

晨起八段锦、午间养生茶、晚上泡脚按摩,入伏再加晒背、艾灸、三伏贴……这个暑期,在炎热的岭南,年轻群体中兴起了一股“新中式养生”潮。

近日,在致力于擦亮“潮流东莞”城市文化名片、吸引年轻人聚集的广东东莞市,启动了一场“青年养生潮,中医不一YOUNG”七夕·东莞市青年中医药文化潮流集市活动。此次潮集活动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以“新中式养生”的形式引入年轻人的生活,与美食、国潮共同演绎了一场充满活力的跨界邂逅,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别开生面的中医养生消费场景。

如何让中医药文化瑰宝“活起来”“旺起来”“潮起来”,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在该活动的夜市上,一缕缕中药香、一款款养生茶饮和点心、一项项中医特色疗法,以及中药香囊、书签等文创产品让市民和游客目不暇接。运动康复理疗、肩颈针灸推拿、穴位贴敷、艾灸、火罐、刮痧等摊位前排起了长龙,年轻人竞相体验中医养生的魅力;荷叶麦芽茶、枇杷祛痘饮、祛湿龟苓膏等各具特色的茶饮和药膳,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年轻人驻足选购;加上闻香识药、巧手制香、手工配茶等养生活动,共同打造了一场好吃、好玩、好用、好看的“city”养生局。“现在年轻人学习、工作压力都很大,这些草本养生奶茶、药膳甜品很符合我们‘既要健康、又要美味’的消费需求。”“00后”东莞姑娘张莉莉说。

2023年,由国家统计局等发起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显示,18岁至35岁的年轻人消费榜单排名中,保健养生跻身第三名。另据2022年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1000元用于健康养生,其中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比高达83.7%。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张巧利认为,“新中式养生”不仅融合了中华传统医药养生文化和现代健康科学理念,也偏向了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喜好,年轻人竞相“赶潮养生”,追求的是悦己的生活体验。“年轻人对中医养生的强烈需求,让我们看到了中医药在东莞发展的广阔前景。”张巧利介绍,本次潮集活动不仅设置了中医药特色美食摊位,还有来自该市各大医疗机构的专业中医团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在“中医药夜市”中打通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热衷养生消费的年轻人以正确方式打开“养生大门”,不再做“脆皮年轻人”。

要让“新中式养生”引领健康消费市场新风潮,首先要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大众生活。“这一次,我们把青年群体作为活动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活动策划时就充分考虑了年轻人的喜好,构思了实用性强、趣味性浓厚的中医药文化体验,为青年人打造一个集健康、文化、娱乐于一体的高品质互动平台。”东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叶国华表示,希望通过中医药文化潮集等一系列活动,让更多的青年朋友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和独特的养生理念,成为中医药文化的推广者。

“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对古老智慧的现代诠释,更是对健康理念的全新演绎。”张巧利介绍,随着沉香文化、中医夜校、中小学校中医药课堂、名中医讲中医、“廿四节气煲靓汤”等系列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中医药的创新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东莞的各个镇街,步行15分钟就可以享受到中医药服务。

来源: 经济日报  
编辑: 肖福燕   审核: 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