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储林+”提升林业“含金量”,大巴山做到了!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08-06 22:32

盛夏时节,位于重庆东北的大巴山云雾缭绕,苍山葱翠。

山坳一隅,经过加工、包装的一盒盒天麻礼品,正从天麻加工厂运出。作为储备林林下仿野生种植的天麻,它们因食药同源的特性成为人们的馈赠佳品。

5年前,在重庆最为边远、人口最少、林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口县,重庆市国家储备林建设的第一个项目落地;现如今,在城口县国储林项目区,林下种植天麻、淫羊藿等中药材产业方兴未艾,林木生长与林下经济相得益彰。

国储林建设,已成为助推城口县大巴山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多方联动“吹皱春水”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城口县森林面积359万亩,森林覆盖率72.8%,活立木蓄积量1800万立方米,后两项指标位列重庆第一。

城口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国有林入股区域

林业资源富集区如何更有效地盘活闲置林地和荒山,为集体和村民带来更大增值空间,进而赋能乡村振兴?

2019年下半年,林业央企中林集团重庆国储林项目在此布局落子。城口县委、县政府与重庆林投公司共同组建国储林建设领导小组,抽调人员成立专班,建立月调度、专题会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重大问题。编制《城口县国家储备林项目总体规划》,印发《城口县集体林地经营权证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城口县国家储备林项目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方案》等制度性文件,同步统筹整合天然林保护、国土绿化提升、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大林业政策及项目支持国储林建设。

城口县以8.34万亩国有商品林地入股重庆林投公司,共同注资成立国储林项目公司——城口县大巴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林地收储、施工建设和产业运营。

很快,当地依托农村集体经济“三变”改革和集体林权“三权”分置改革,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银行主推、农民主力”四方联动,推进建设国家储备林建设。

46岁的杨友江是双河乡硝水坝村5组村民。2020年,他家流转国储林林地47.1亩,当年获得收益1884元。他与妻子还参与了国储林项目森林抚育工程务工,获得劳务收入1.2万余元。

像杨友江一样,通过国储林项目实现增收的农户,城口县有1万余户。与此同时,增加林农成材林木分成收益。根据年度林木加工计划,每年新增农民林木采伐分成150万元,实现林木加工产业产值30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60个。

截至目前,当地已经完成林地收储70万亩。通过实施国储林区中幼林抚育、改培、新造和林下产业等项目,每年可安排就业3000余人,增加农户劳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

林下种植“点绿成金”

孟冬时节,在周溪乡龙丰村的千亩林下天麻基地里,小锄头在乡亲们手里挥动着,一个个天麻被扒拉出来。

52岁的鲁清贵做梦也没想到,多年不闻不问的林地里也能刨出“金娃娃”。

城口县位于大巴山南麓核心地带,生态资源丰富,典型的山地气候,优良的自然环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孕育着高品质的天然绿色中药材,有“大巴山药谷”之称,境内可供开发的中药材达上千种。城口县国储林项目区海拔均位于1400米以上,是天麻最佳适生区,同时天麻作为食药同源两用的生物产品,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周溪乡龙丰村仿野生种植天麻采挖现场

国储林产业周期长、见效慢,挖掘林地资源综合价值利用,实现“以短养长”、生态富民,是实现储备林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收储林地的过程中,我们就一直在考虑如何利用好‘大巴山药谷’,发挥国储林效益,实现生态富民,助推乡村振兴。”重庆林投公司董事长罗廉介绍,重庆林投公司与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携手,一方有优质的林地资源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方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和可观的市场预期,双方谈好合作很快牵手发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

2023年,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基地在鲁清贵所在的周溪乡龙丰村展开,种植面积增加到1200亩。

“光是春天播种天麻,我就挣了2000多块钱。”鲁清贵算了一笔账:自己的几亩林子加入了国储林项目,每年每亩有40元收入,平时还能参加林子改造、森林抚育务工,又有一笔务工收入。从播种下地到成熟采收这段时间,他负责看护仿野生天麻林地,每月能领2000元工资。到了天麻采收时节,他每天还能拿120元的工钱。算下来,一年稳稳当当两三万元。

仿野生种植天麻工序杂、程序多,从选种、育种、管护到采收,都需要大量人工。像鲁清贵一样,收获时节,每天都有40名村民在基地采收天麻,采收务工的时间可达两个月。

同时,企业通过保底收购、免费培训等措施,调动村民积极参与发展天麻产业。得到实惠的不仅仅是村民,企业愿意投资,自然也是看中了这里丰厚生态资源本底下蕴藏的光明“钱景”。

“这里海拔较高,温度以及林地资源都比较适合天麻生长,种出的天麻个头大、药效好。”重庆大巴山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李守宝介绍,基地2023年天麻总产量达500吨,总产值超过1500万元

“下一步,我们还将选择海拔1700米的林地种上品质更优、药效更好的乌天麻。”城口县周溪乡党委书记张秀林说。

截至2023年底,大巴山公司通过走“深加工、精包装”的发展道路,以打造林产品产业链建设精品为重点,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多个企业合作创建林下特色品牌,逐步实现产销“一条龙”。

截至目前,当地已建设林下中药材产业基地,主要有天麻、淫羊藿、大黄、独活、黄连等,建成了高含量淫羊藿种苗基地,盖起了天麻全产业链加工厂,实现多种经营总产值7000多万元

集体经济“吹糠见米”

村集体经济,也在国储林建设和“国储林+”运营模式推进过程中得到了壮大。

有的村通过自办产业基地找到了增收路径。2022年,巴山镇农民村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大巴山公司合作建设了200亩高含量箭叶淫羊藿基地。大巴山公司负责技术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建设并自主运营。现该基地淫羊藿长势优良,今年将第一次采收,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收入160万元。

箭叶淫羊藿育苗基地

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承揽建设业务“鼓起了腰包”。2023年,高观镇施礼村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揽大巴山公司连翘基地建设业务,实现工程收入25.58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要解决空壳村问题。城口县国储林项目大力开展“国储林+”横向合作,打造国储林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县,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一个个村集体组织在其中尝到了甜头。

国储林项目除了按照10元/亩·年的标准为村集体提取管理费,还通过产业带动和工程承揽、林木经营性采伐收益分成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截至目前,城口国储林项目共计流转林地经营权60万亩,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费用600万元,通过产业带动和工程承揽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64万元,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空壳”问题。

2019年以来,国储林项目在城口已累计投入17720.95万元,实施抚育、新造、改培等营造林项目29.81万亩,累计带动务工超64万人次,增加农民劳务收入近8300万元,实现森林资源面积较2020年提升0.3%、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800万m³,较2020年提升150万m³,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得到“双增长”。

来源: 重庆市林业局  
编辑: 何维   主编:周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