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家门口可享优质生活服务
2025-05-08 14:21
“只要按智能手环上的键,就能呼叫家庭医生前来,上面还有燃气泄漏自动报警功能,现在心里踏实多了!”近日,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石油路社区独居老人龚碧芳高兴地说。
近年来,渝中区人大常委会石油路街道工委积极助力创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项优质的资源,让居民生活越来越便捷。
试点创建面临挑战
渝中区石油路社区,是全市首批启动的3个创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试点社区之一。
如何让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助力创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人大石油路街道工委的答案是:事前“线上+线下”问需于民,事中“平台+机制”履职助推,事后监督问效。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步行几分钟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还能在社区公园里散步、健身……人大石油路街道工委持续推动居民愿望成真。
在创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之初,街道也面临诸多挑战:城市基层党组织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要求,各行业闲置空间资源利用低效,公共服务供给无法满足居民的个性化、精细化需求。
找准服务“缺什么”
“摸清底数、问需于民。”面对这些挑战,人大石油路街道工委结合人大履职实际,系统谋划,下足功夫。
其中,组织人大代表和街道议事代表开展调研,联合中煤科工设计院等,对10个社区进行踏勘摸底,通过线上线下调查走访,倾听居民、企业单位、外地游客和新就业群体的声音,详细了解辖区“有什么”、明确居民“要什么”,并对服务阵地、设施和需求进行梳理分析,助力街道绘制“一社一图”“五色图”,找准服务“缺什么”。
同时,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围绕教育托育、养老、医疗健康、文体休憩、就业创业、社区商业等民生重点领域“把脉问诊”,提出“金点子”,开出“好方子”,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家站点作用,协调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如,推动街道“珠链式”嵌入打造社区综合服务体,探索建设“生活服务智慧圈”,创新建立“智慧石油路”平台,接入或拟接入在线问诊、智能手环、山城老年大学等小程序20余个,将3557名慢病患者信息、86处服务资源等接入系统,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五色三级”智慧养老守护等贴心服务。
助推首部电梯投用
事后监督是检测工作成效的关键。如,在石油路社区老旧社区中有12个单元楼没有电梯。代表联合网格员入户调研了解到居民希望安装电梯这一需求后,向上进行了反映,但后续由于涉及资金分摊、审批流程等复杂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对此,人大石油路街道工委组织代表牵头成立专项小组,征求居民意见,共同协商制定“阶梯式分摊”方案,督办推动住建部门简化审批流程,很快就争取到了政府补贴,建成了首部电梯并投入使用。
“我们将坚持把推动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挖群众在‘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中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潜在需求,助力将其打造成为畅通经济微循环、服务保障民生、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标志。”人大石油路街道工委主任杨建清表示。 (廖灿勇 秦海洁)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