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永川为什么行?
2024-07-22 19:08
▲2024年7月16日,鸟瞰永川城区。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今年6月21日召开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有可能会深刻改变永川未来发展格局。
这次会议明确支持永川培育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赋予了永川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更为重要的使命担当和更高的发展平台。
不出意外的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未来将在成渝之间的永川区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从而带动和促进“中部崛起”,联动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培育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
是推进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渝中部崛起的迫切需求
据记者观察,支持永川培育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其实已早见端倪,这也是走深走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成渝相向发展的应有之义。
2023年5月,市委主要领导前往江津区、永川区调研并在永川主持召开渝西地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工作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市委主要领导明确提出,推进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的重大战略抓手,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空间。
在这次调研中,永川临江国际枢纽被提上议事议程,并迅速启动规划工作。
2023年6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成渝中部崛起作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重庆西扩、成都东进,为两省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
2023年12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赋予其合力打造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城市组团发展样板和全省南向开放枢纽门户的新使命。
与之相邻的渝西地区,迫切需要建设一个产业能级、城市能级与之对等的市域副中心城市,更好接受成渝“双核”对中部地区的经济辐射力、发展带动力和能级提升力,协同共建高水平产业集群,以壮大成渝主轴、挺起中部脊梁。
永川在培育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上
具有较好基础与优势条件
市域副中心城市为什么会花落永川?
7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永川区委书记张智奎在答记者问时透露,主要是因为永川在培育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上具有比较好的基础和优势。
从发展基础看,过去,永川是地区行署所在地,拥有金融保险、能源电力、邮政通讯、海关监管等一大批片区监管服务机构,具备辅助中心城区和服务周边区域的能力和条件。
从发展态势看,当前永川发展势头好,经济总量快速提升,人口加速集聚,去年GDP突破1200亿元,今年上半年增长8%,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从发展潜力看,永川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新枢纽、国家战略腹地重要承载地、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创新区,战略机遇叠加、战略地位凸显。
▲2024年7月16日,永川区朱沱港,货轮正在泊位上装卸货物。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而且,永川用地条件好、承载空间大,一个槽谷超500平方公里,为集中布局重大项目、重大平台,落地实施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提供有利条件。
永川区的区位交通、产业、城市均有明显优势,有利于构建大枢纽、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加快培育建设市域副中心城。
在区位交通上,永川位于成渝之间,是渝西唯一拥有环线高速公路的区,成渝、渝昆高铁在该区“十字交汇”,且拥有长江入渝第一个3000吨级深水良港朱沱港和大安通用机场。
▲2024年7月16日,永川综保区二期工程建设已经展开。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在产业上,永川同时拥有国家高新区和综合保税区,建成全国最大中高端皮卡生产基地、西部最大新能源摩托车产业基地、全国最先进的科技片场,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带动力较为强劲。
在城市建设上,永川城区面积超过8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80万人,且精美大气、疏密有致、风景如画,具有良好的产业和人口承载力。
尤为重要的是,永川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职教资源优势,目前拥有18所职业院校、20万在校师生,每年向社会输送5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
“新型城市大都是高校聚集的地方,教育较发达,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人力资源供给。”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唐任伍认为,永川丰富的职教资源,是永川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市域副中心城市的宝贵资源与重要支撑。
永川的开放创新精神,
令其在培育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上多了一份信心、多了一份底气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若把时间倒回10多年前,永川相比渝西其他地区,优势并没有现在这么明显。永川能通过持续多年努力逐步累积形成现在的发展优势,关键在于该区牢固树立的“永立潮头、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这是一种开放创新精神。
因为有了这种开放创新精神,永川在培育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上,令人多了一份信心、多了一份底气。
▲2024年7月16日,长城汽车重庆永川生产基地内,工人正在队下线车辆进行检测。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永川能成为制造领先的产业城,关键就在于引进了长城汽车。长城汽车自2018年在永川启动建设智慧工厂以来,已在永川追加5次投资,实现五大核心零部件产业齐聚永川,并在永川建立了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制造中心等四大中心。从2019年至今,长城汽车已在永川纳税150亿元。
▲2024年7月16日,长城汽车重庆永川生产基地内,大量生产出来的车辆准备出库。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为引进长城汽车,永川将这种开放创新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其招商人员一年跑了40多趟河北,几乎每个周末都泡在长城汽车总部;为让长城汽车来的员工适应永川的生活,永川安排专人到河北保定长城公司员工公寓考察,以同样的设计风格装修员工宿舍,安排厨师专程到河北保定学习制作“驴肉火烧”,让长城员工在重庆也能吃到家乡菜;在工厂建设过程中,永川成立了8个专项组,为其提供“最强服务”;在冲压车间实施两个冲压承台施工时,为确保不出现分层和裂缝,永川停掉所有工地,将全区的水泥全部用于供应长城汽车永川工厂,成功实现72小时连续浇注施工。
长城汽车永川工厂由此还创造了全工艺汽车整车工厂建设的最快速度,从开工到生产上市,用了不到14个月时间。“我们在这儿干得非常开心。”6月30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到重庆直播展示魏派蓝山的城市NOA智能驾驶功能,仍对永川政府的服务念念不忘。
现在,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已成为重庆单体规模最大的数字经济产业园,集聚了华为、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抖音、携程网等企业500余家,从业人员超2万人。而永川能把大数据产业园发展成现在的规模,就在于创新发挥用好职教资源优势,无中生有发展起呼叫产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转型升级,发展起现在的数字文创、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产业。
▲2024年7月16日,“永川科技片场”内的虚拟拍摄产线。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重庆享有“8D魔幻城市”之称,是国内有名的电影拍摄基地,每年迎来300多个剧组取景。但因重庆过去没有电影制片厂、电影工业相对滞后,使得这些剧组往往在重庆取景、回北京制作,未能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
永川大数据产业园针对这一问题,大力发展虚拟拍摄、数字制景等电影科技,建成“永川科技片场”,从而补齐了虚拟拍摄、后期制作的链条,推动“拍重庆”变为“重庆拍”。目前,该园已集聚达瓦、爱奇艺、天图万境等上百家影视生态企业。
将着重处理好与中心城区的关系、与周边区县的关系,
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永川将如何培育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
“这是一个新课题!”张智奎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市级部门指导下,深入研究、系统谋划、加力推进。
据其目前初步考虑,永川将着重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方面是着重处理好与中心城区的关系。永川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人才等方面优势,主动分担中心城区发展压力,促进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
比如,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加快渝西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将进一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物流压力;发挥永川新型工业化主战场作用,当好中心城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试验田”;依托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中心城区“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果盘子”提供保障;依托西部职教基地建设,为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等。
另一方面是着重处理好与周边区县的关系。永川将在加快提升经济能级、产业能级、城市能级,打造区域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同时,建立与毗邻区县协同融合发展的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他表示,培育建设副中心城市,既要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又要服务和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努力提升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的支撑力、贡献度。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