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索道:跨越时空的“空中走廊”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2-17 11:35

在重庆这座魔幻山城的天空中,长江索道以其独特的姿态横跨长江,成为无数游客和市民心中的经典。自1987年通车以来,这条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的索道,见证了重庆从山城到国际大都市的历史变迁,也在岁月中沉淀出浓厚的文化与情感。今天,长江索道已不仅是城市交通的一部分,更成为重庆的文化名片和旅游亮点。

历史档案

30年前长江两岸居民要跨过大江只能坐轮渡或者绕行长江大桥需要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如果江面上起雾还会封渡为解决两岸居民出行问题重庆人民想到在长江上建索道经过激烈的竞标角逐重庆长江索道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设计石奉强担任总设计师

▲石奉强

为了设计好这条长江索道石奉强反复摸索图纸堆得比人都高终于为长江索道研究设计出了简易轻便的双牵引支索器双承载共用一个重锤等还采用开式滚子链、新型驱动机盘式制动器、对称结构行走小车防摆器和防止高速冲站设施……攻破了长江索道运量大和运行时间长的设计难题

通过这一番的努力长江索道于1987年10月24日竣工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并安装的首条大型跨江客运索道。

▲通车时的剪彩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索道逐渐从交通工具转型为旅游景点,成为重庆的一张名片并于2010年和2013年先后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长江索道完成了从公共交通工具到旅游景点的彻底转型,如今,长江索道不仅是连接渝中与南岸的重要交通线路,更是游客感受重庆山水风光的绝佳方式。

长江索道全长1166米,单程运行时长约为4分30秒,乘坐的轿厢最多可容纳66人。重庆的山水和城市景观在长江索道的乘坐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远处的山脉层叠,近处的江面滚滚,既能体验重庆山城的立体感,又能一窥这座城市的美丽风貌。长江索道以其独特的空中视角,让游客如同飞翔在天际,领略重庆的山水与人文。 

改造升级

自1987年通车以来,长江索道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索道的外观经历了多次更新与变更。从最初的米黄色轿厢到后来的红色、蓝色、橙黄色,每一次“换装”都凝聚着重庆人民对这项历史遗产的深厚感情。

▲投用之初的米黄色轿厢

▲2005年9月,换成了红色的轿厢

2019年12月,索道完成了年度检修和轿厢更换工作,新一代的第三代轿厢首次亮相,其设计风格复刻了1987年版的初代轿厢,并增大了玻璃窗面积,提供更广阔的视野。通过这些改进,长江索道不仅更好地保存了其历史面貌,也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提供了更为舒适的乘坐体验。

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长江索道不断进行智能化升级。2017年12月,长江索道成为全国首个启用腾讯乘车码的旅游景区,游客可通过扫码购票,避免了传统排队购票的烦恼。同时,景区还实施了实名制购票和智能分流系统,有效缓解了游客高峰期的排队压力。

日久弥新

长江索道不仅是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也成为了众多影视作品的拍摄地。自2019年起,长江索道陆续出现在多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包括《疯狂的石头》《极限挑战》等知名节目。在2015年的国庆期间,央视节目《了不起的挑战》也在长江索道上录制,使其再次成为全国观众的焦点。

长江索道,作为重庆的“空中走廊”,不仅仅是一项交通设施,它更承载了重庆人对这座山城的深情与骄傲。从最初的交通工具到如今的旅游景点,长江索道见证了重庆的发展与变迁,也成为了这座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风貌的独特象征。

今天,长江索道依旧翱翔在重庆的天空中,承载着市民与游客的记忆,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传奇。

(刘雨馨)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林勇   主编:胡东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