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之城|凤凰展翅启新程
2025-04-09 11:05
四月的重庆,生机盎然,城市发展的步伐愈发强劲。
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东北侧,一座宛如“凤凰展翅”的T3B航站楼惊艳登场!它的投用,不仅是重庆航空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是重庆迈向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征程中的关键里程碑。
▲4月9日,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记者 齐岚森 摄
去年底,随着第四跑道的启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已成为中西部首个拥有4条跑道的机场;如今,T3B航站楼的加入,将进一步完善机场布局,为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凤凰展翅
硬核基建引领航空枢纽发展升级
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暖暖地洒在T3B航站楼那银白色的外立面上,折射出冷峻而现代的光泽。走进其中,宽敞明亮的大厅让人豁然开朗,往来旅客脚步匆匆,却又难掩眼中的新奇。
“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国际航空枢纽发展的根基。”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伟介绍,作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卫星厅,T3B航站楼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由主楼和4条指廊组成。投用后,江北国际机场将形成4条跑道、3座航站楼及1座卫星厅布局,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飞机起降58万架次、货邮吞吐量120万吨的需求。
“这一数据背后,是重庆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关键一跃。”黄伟向记者表示,T3B航站楼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江北国际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服务能级,增强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区位门户复合型功能,全力助推重庆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2024年8月下旬,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赋予重庆打造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新定位。
“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的建成,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实践。”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何建洪说,新航站楼的启用,使得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在硬件设施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更好地承接国内外航线资源,提升机场在国内国际航空市场的竞争力,为重庆打造引领内陆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加速势能,除了加快机场基础设施扩容升级,更需要构建高效联动的全球航线网络。T3B航站楼投用后,新增71个近机位,将为航线加密和拓展提供硬件支撑。
▲4月9日,旅客乘捷运抵达T3B航站楼。记者 崔力 摄
“近年来,我们加快国际(地区)航线的恢复、加密,努力打通‘空中丝绸之路’。”黄伟说,截至目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在飞的国际(地区)航线达到43条,每周200多个航班,通达伦敦、巴黎、马德里、罗马、米兰、布达佩斯、悉尼、多哈、迪拜、新加坡、首尔、东京、大阪等全球主要城市,初步形成全球航线网络。
未来,随着T3B航站楼的启用,航空公司会加大在渝运力投入,加密至欧洲、北美干线航班,深耕东南亚市场,将进一步提升重庆与世界主要城市的连接度,助力重庆从“终点站”转变为“枢纽站”。
流量聚变
临空经济激活城市动能
从T3B航站楼向外望去,机场周边车水马龙,物流车辆穿梭不停,一片繁忙景象。不远处的临空经济区,塔吊林立,新的建筑正拔地而起。
“国际航空枢纽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何建洪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关键数据:航空运输每增加1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可带动地方GDP增长18.1亿元。
他认为,T3B航站楼的投用,无疑将为重庆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年旅客吞吐量提升至8000万人次,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在重庆汇聚、流通,将为重庆的消费、商务、贸易等领域带来显著的拉动效应。
比如,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形成完整的临空产业生态链,推动重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机场客货流量大、应用场景多、数字基础好,也是创新孵化的绝佳平台。”黄伟介绍,江北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148平方公里,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280平方公里,是建设经贸枢纽、发展现代产业的广阔天地。
大临空经济示范区内,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电子、智能装备等“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形成高端产业资源集聚。
在机场临空核心区,引入现代物流、保税加工、总部经济、国际商务等现代服务企业,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江北机场C4片区临空物流产业区、F片区临空国际服务区,以及航站楼前中心商务区等区域,已引入上百家企业入驻,是离世界最近的“黄金宝地”,是发展难得的机遇。
重庆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航空枢纽是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以海南航空重庆飞往巴黎的航线为例,自2023年11月复航以来,目前每周运营2班,共运送旅客3万余人次,货运装载1万余吨,不仅极大地促进了重庆和海外地区经济的互联互通和文化交流,还为本地企业提供了走向世界的平台。
T3B航站楼投用后,随着国际航线的进一步拓展和加密,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关注重庆、投资重庆,推动重庆更深层次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升重庆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地位。
旅游业则是另一大受益领域。记者走出机场,旅游大巴一字排开,准备迎接八方游客奔赴山城各处美景。
据重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提供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口岸通关流量达到52万余人次,出入境航班超过4000架次,同比分别增长约48%和25%。
▲繁忙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本报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
“T3B航站楼投用后,便捷的航空交通将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重庆旅游。”何建洪说,根据预测,未来几年重庆旅游人数有望因航空运力提升而实现大幅增长,进一步带动旅游消费,促进酒店、餐饮、交通等旅游相关产业的繁荣。
未来蝶变
软硬兼修打造世界级门户
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投用后,江北国际机场将实现以T3航站楼为中心的“近起远落”整体格局,大幅减小落地间隔和起飞间隔,进一步提高航班正常性、提升放飞效率,增加旅客体验感。
“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硬件优势转化为服务软实力。”有业内专家建议,重庆需在航线网络优化、中转服务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
据介绍,在服务提升方面,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将以旅客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智能化服务设施的投入,如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设备的普及,减少旅客排队等待时间;提升候机区域的商业服务品质,丰富商业业态,为旅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候机体验;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为旅客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
▲4月9日,崭新的T3B航站楼。记者 齐岚森 摄
同时,为实现航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将进一步优化与周边交通的连接。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长途客运等交通方式的协同运营,实现旅客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换乘。
而在更宏大的视野下,这座新航站楼还承载着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协同使命。
据了解,根据发展目标,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有力促进成渝地区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和打造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为成渝地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据中国民航局分析,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机场群能够对川渝全域,以及陕南、黔北和鄂西等周边地区形成有效覆盖。这一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大众化航空市场需求特征突出。预计到2035年,成渝地区市场需求旅客吞吐量3亿人次和起降210万架次,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之后的第四大机场群。
黄伟表示,未来,重庆机场集团将紧扣做实重庆“两大定位”,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区域发展大局,履行战略使命,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加快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标志性成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民航更大力量。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