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折返跑” 到 “楼脚办”, “袁来一家” 终结居民 “两地跑”
2025-02-14 16:28
“听说现在你们这里也可以给我们办事了哈,我想办一下高龄补贴。”
“可以的,李嬢嬢。我们帮您把相关材料代交给谢家湾街道,一样按照流程办理。”
2月14日下午3点,家住渝中区袁家小苑小区的82岁老人李秋萍,来到大坪街道袁家岗社区通办窗口办理业务。得到肯定回复后,李秋萍连连感谢窗口工作人员李瑶。
“其实我们跟这些叔叔嬢嬢都很面熟,他们很多人以前都会问,为啥家楼下的窗口不能办事,还非要走那么远去另一个窗口办事。现在这个问题算是终于解决了。”李瑶告诉记者,像李秋萍老人这样的“跨区通办”业务预计在一周内完成办理,社区会通过电话反馈办理结果。
过去,地处渝中区大坪街道袁家岗社区的诸多居民,因为户籍原因,只能到谢家湾街道袁家岗社区办事,但自2024年12月1日试点“袁来一家”跨区通办项目以来,这些居民们有了一个“新选择”,那就是可以到离家更近的大坪街道袁家岗社区通办窗口办理相关事宜。
“按照我们的速度,原来去谢家湾街道袁家岗社区的办事窗口起码要半个小时,现在我们楼脚就可以办事了,只需要下个楼,好安逸嘛。”李秋萍笑意盈盈地说。
原来,大坪街道与谢家湾街道山水相邻、地域相连,但分属渝中区和九龙坡区,因行政区划不同,故而政策执行、运行机制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特别的是,处于两地毗邻地区的袁家岗社区,因历史原因被一分为二,归于两区管辖,但仍然保留原来的名字,这就导致我市有两个“袁家岗社区”。
然而,“袁家岗社区”内常住居民高达2万余人,有的户籍在渝中区,有的户籍又在九龙坡区,居民之间往来频繁,在咨询办理养老、医保、就业等业务时,由于居民所属的行政区划不同,导致办事企业、群众时常发生跨区“两地跑”“折返跑”现象,群众意见比较大。
街道辖区有“地界”,服务群众无“边界”。近期,渝中区大坪街道积极联合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探索打造“1321”党建引领跨区协同治理模式(成立1个党建联盟、梳理3张工作清单、打造2个综合场景、共建1个党建品牌),创新提出“袁来一家”跨区通办试点项目,整合两街各类资源、要素、力量,致力于突破政务服务地域限制,进一步满足群众和企业就近、从速办事需求。
“现在很多居民都给我们反馈,这一民生服务改革大大增加了他们办事的灵活度和获得感,大家对此都赞不绝口。”渝中区大坪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着眼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创新路径,聚焦“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积极探索毗邻地区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机制建设,全力为两地企业和居民打造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