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上岗了④|“绿领”新职业来了!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守护城市“充电宝”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唐琴 罗斌 实习生 黎好

2024-08-05 20:59

7月29日下午3点,重庆暴雨倾盆。

两江龙盛储能电站内,运维管理员周成利身披雨衣,顶着安全帽,完成了当天的第三次巡查。

“雨下得太大了,我要随时查看储能电站周围是否有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检查电站排水防水措施是否到位,确保雨水不能倒灌,保证各种设备正常运转。”周成利说。

两江龙盛储能电站于2023年8月1日正式投运,是我市首个成功并网的独立储能电站。周成利是我市第一批上岗的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截至目前,全市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人数也不到100人。

虽然来储能电站上班还不到1年时间,但周成利已能熟练应对手里的工作。

▲7月31日,两江龙盛储能电站内,周成利(左)和同事一起对设备进行巡检。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分拣员”变身“操盘手”,帮助城市提高供电效率

2023年7月以前,周成利是水土220千伏变电站的一名技术员。

“你可以这样理解变电站,它就像是电网的一个‘驿站’,当电路过这里,我们根据电网指令,将电压升高或降低,满足各条线路不同的用电需求,而我就是那个电的‘分拣员’。”周成利说。

储能电站则完全不同,储能电站主要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类似于“充电宝”。在城市用电低谷时,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蓄能;用电高峰时,电池释放电能填补城市电力缺口。

▲7月31日,两江龙盛储能电站数十个电池仓正有序运行,为城市供电“削峰填谷”。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以我工作的两江龙盛储能电站为例,这个电站1期投用后,每天最高可提供约100兆瓦时错峰电量,按一户家庭3千瓦负荷计算,可同时满足1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周成利说。

“所以,我做的是‘绿领’职业!”周成利告诉记者,他以前只知道职业分“白领”和“蓝领”,直到成为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后,才知道这个工作可帮助城市提高供电效率,为生态环保作贡献,被称为‘绿领’职业。”

周成利说,相较以前“分拣员”的工作,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的职责更像城市“充电宝”的“操盘手”。

从电网的“分拣员”变身“操盘手”,周成利面临的挑战不小。

“储能电站要求响应速度快,电网的调度指令多,综合性能强。”周成利说,这就要求运维管理员要知识储备丰富、技术操作过硬。为了更好匹配这个岗位,周成利还专程到河南、安徽进行一周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弥补知识和技术上的短板。

▲两江龙盛储能电站控制中心,周成利(左)和同事进行技术交流。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调节温控探头,成功避免储能电池火灾

但,仅仅有知识和技术还不够。

面对频频的突发情况、紧急调令,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还需要冷静的头脑、强大的心理。

而不断处理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则是最好的练兵场。

7月20日,盛夏的重庆热浪滚滚,室外温度已经连续好几天逼近40摄氏度。

这一天,例行巡查的周成利突然发现,储能电站的液冷空调像是开启“调皮”模式,频繁启动。

“怎么回事?”周成利立刻引起警觉,进行了一番仔细的探查。

▲两江龙盛储能电站内,周成利(左)正和同事一起对设备进行巡检。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原来,进入夏日,室温变高,液冷空调的感温探头过于敏感,导致空调频繁关机、开机。很快,周成利调整了探头值域的上限、下限,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看似是个小问题,却不敢掉以轻心。”周成利解释,液冷空调过于频繁启动难以达到控温效果,不仅影响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因为温度过高而产生火灾,是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事实上,除了处理液冷空调故障这类的设备突发状况,毫无预警的电网紧急调令,也让周成利几乎时刻绷紧神经。

比如,7月15日,国家电网发布紧急调令,要求储能电站触发功率在瞬间达到40兆瓦,填补电网需求缺口,缓解电网迎峰度夏压力。

“调令一出,储能电站的响应是瞬间的,各项设备同步启动。”周成利表示,这种关键时刻,必须要紧盯每一项设备运行状况,确保高效运转、精准运行,保证对电网的有力支撑。

▲7月31日,两江龙盛储能电站控制中心,周成利正在监控电站的运行情况。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到2025年,重庆还需新增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近50人

近一年来,周成利在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这个岗位上,越发得心应手,但压力也与日俱增。

8月1日,作为重庆两江新区首个“超级充电宝”,两江龙盛储能电站2期正式投用,建设储能容量由100兆瓦/200兆瓦时提升至150兆瓦/300兆瓦时。按每户家庭每日10度电计算,该电站可同时满足约5.1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两江龙盛储能电站数十个电池仓正有序运行。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随着2期投用,我们设备管理的责任将更大,处理的调度指令也更多,在电网中肩负的担子也更重。”周成利表示。

事实上,储能项目被作为电网安全运行的“稳定器”“调节器”,正处于高速增长期。

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对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的需求持续攀升。

据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重庆已投用13个集中式储能电站,合计规模140万千瓦/280万千瓦时,共有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86人。预计到2025年,重庆储能电站合计规模预计达2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预计还需新增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近50人。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多措并举,加强专业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为储能电站的高效运转提供人才支撑。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曾立      审核: 陈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