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城市更新中的“小确幸”③|安置房小区变身记:从老旧小区到花园洋房 搬走的居民们又回来了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佘振芳 何赛格 见习记者 侯月

2025-04-24 16:00

空地长满荒草、垃圾成堆,路旁停满车、走路要侧着身子,路面坑洼不平、一脚踩下溅起一身泥……

8年前,家住曾家镇龙荫小区一楼的居民李女士,因无法忍受小区的脏乱差,搬到6公里开外的商品房小区。

没想到今年初,她又搬回来了,还花了一大笔钱将旧房子翻新装修。令人称奇的是,像李女士这样搬走又搬回来的并非孤例,在这个小区就有20多户。

▲4月22日,改造后的重庆高新区曾家镇龙荫小区。  记者 何赛格 摄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

PART.01

忧居之痛

四代同堂躲雨睡客厅 居民见干部就骂

龙荫小区位于重庆高新区曾家镇龙荫社区,是大学城首批纯安置型开放小区,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共有64栋居民楼,其中步梯房61栋、电梯房3栋,常住人口2615户、8079人。

“当时为了修建重大、川美、重师等高校,响应政府号召,原虎溪镇、陈家桥镇和曾家镇好几个村的村民安置搬迁到了这里。”跟父母一起从虎溪搬来的李女士记得,2005年刚入住时全家都赞不绝口——7层小楼外观设计洋气,楼间距大,绿化率高。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居民入住之初没有专门的物业公司维护管理,加之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小区环境每况愈下。

拿小区里的高大乔木来说,因长期无人修剪,最高的长到二十多米,比7层楼还高。每逢刮风下雨,高层住户便胆战心惊。空地无人打理,荒草丛生,不但藏污纳垢,还滋生大量蚊虫,夏天甚至有蛇出没。

由于是开放型小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日渐增多,小区车辆乱停乱放,占用消防通道现象尤为突出,本就不宽敞的道路更为拥挤,行人难以通过,还曾出现过住户家中失火,消防车无法及时进入救援的情况。

更让人头疼的还有一楼污水倒灌、顶楼漏水等问题。80岁的周婆婆四代同堂,住在7楼,一提起这事就有诉不完的苦:“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地上拿盆接雨水,床上盖塑料布,三间房哪个不漏,就去哪间睡觉,有时三间都漏,就睡客厅。”

龙荫社区书记田杰2020年刚被调到这儿时,心头是发怵的,走在路上,居民都拿怨恨的目光看着她,有脾气暴躁的还要骂上几句,“不怪他们有怨言,环境这么差,日子怎能舒心呢?”

PART.02

启动改造

二十米高树移栽遇阻 院坝会解心结

转机出现在2022年,市住房城乡建委宣布启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277个。

“一定要努力争取到政策。”抱着这样的想法,田杰带着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在日常入户走访中收集居民存在的问题。

房屋漏水、墙砖脱落、污水管网堵塞、小区车辆占用消防通道、树木修枝移栽……一系列急难愁盼问题梳理成清单后,社区向上级党委、政府递交了改造小区的报告。

▲小区空置绿化带地面硬化修建地面停车位整治前。曾家镇龙荫社区供图

随后,曾家镇党委、政府根据社区需求,向高新区建设局提交报告,经过区、镇相关部门多次走访调研,实地查找问题、收集群众意见,最终,龙荫小区被纳入高新区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并被列为市2023年度重点民生实事之一。

2300多万元的改造资金到位,终于可以启动改造了,田杰舒了口气。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改造还没开始就遇阻,这阻力还来自居民本身。

矛盾最突出的是树木移栽修剪,百分之八十的住户同意,少部分住户却强烈反对,甚至在施工车开进小区后,跑去拦车。

田杰发现,反对的住户都住在低楼层,树木长高对其影响不大,他们认为树木种在自家窗外,便是属于自己的财产。

还有人扬言:“住进来十几年没做过的事,现在就凭工作人员一句话能办到?这背后没有猫腻,我不信!”

于是,社区发动网格员、楼栋长,召开了数十次院坝会,进行政策宣讲,有个别住户不到场,便到居民家中摆龙门阵进行沟通交流。

▲龙荫小区围绕改造工作召开院坝会。曾家镇龙荫社区供图

“树木是属于小区的公共财产,移栽修剪后对大家都有好处。”

“万一刮风下雨,把房子砸坏了,谁来负责呢?”

经过反复沟通和耐心劝解,反对的居民态度一一软化,2023年3月,小区改造全面启动。

PART.03

焕新蝶变

停车收入反哺小区建设 外迁户争相“回巢”

怎样改到群众的心坎上?田杰说,社区组织了多场“改造意见征集会”,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从设施布局到绿化规划,提出了不少贴合实际需求的想法,这些建议被充分融入改造方案。

某栋楼下的空地,一开始设计的是打造绿化带。有居民提出:“小区绿化率已经很高了,停车位却很少,能不能直接硬化,打造成停车位?”“意见很好,马上采纳。”

这样的“居民点单”式改造,还有不少。

比如,社区加围墙,改造为封闭式,阻止外来车辆乱停乱放,提高了社区安全性。又如,有居民反映锻炼的地方太少,小区就增设了17张乒乓球台,还有健身器材26套、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

▲4月22日,改造后的重庆高新区曾家镇龙荫小区。 记者 何赛格 摄

改造后的小区焕然一新——所有路面进行沥青铺设,并增加排水系统,再也不担心路面积水;新增太阳能路灯407盏,解决夜间照明问题,同时还安装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座椅56套。

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小区共新增机动车停车位680个、电车充电桩20个,增设电瓶车充电桩80个。通过征集居民意见,收取停车秩序维护费标准为1000元/年,收取的公共收益,则用于反哺居民和小区建设,包括提升小区微景观、新增休闲设施等,部分收益还以福利形式回馈居民,比如今年春节小区给每户居民发放食用油,还新建了几座凉亭。

▲小区空置绿化带地面硬化修建地面停车位整治后。曾家镇龙荫社区供图

随着环境改善,大家的心态也悄然发生变化,居民自治行动不断涌现。原先喜欢乱丢垃圾的,如今看到整洁的路面,再也不好意思随意丢弃。部分居民自发组成社区改造联络小组,曾反对改造的“刺儿头”成了小组成员。党员代表带头组建“先锋巡逻队”,坚持劝导不文明行为,查看公共设施安全状况。社区推动、居民参与“共建提案行动”,尤其是“楼道杂物清理”提案得到广泛响应,30余名居民当起了志愿者,不光巡查清理自家楼前和楼道杂物,还积极协助社区清理公共区域的废弃物品,楼栋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现在的环境跟花园洋房也差不多。”不少像李女士一样的外迁户,看见改造后的小区面貌后纷纷“回巢”,其中还有从大渡口搬回来的。

▲4月22日,改造后的重庆高新区曾家镇龙荫小区。  记者 何赛格 摄

4月22日一大早,前来参加社区免费体检的周婆婆,特意来到田杰的办公室:“昨晚下这么大雨家里都好好的,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娃儿打算把家里再粉刷一遍,好好收拾收拾。特别感谢你们!”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田杰告诉记者,下一步社区还将争取支持,针对外墙砖脱落、电气管线老化等进行改造,未来将考虑把加装电梯提上日程。

相关系列:

解锁城市更新中的“小确幸”①|“微更新”激活山城“大魅力”——重庆探索超大城市有机更新新路径

解锁城市更新中的“小确幸”②|观音桥片区“十八变”!看老牌商圈如何焕新“出圈”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周雨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