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齐聚民主村 20多国媒体人点赞民生新图景
2025-04-22 18:54
雨后黄葛树翠色欲滴,苏式红砖墙镌刻时光。4月22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重庆的实践”媒体采访活动走进九龙坡区民主村,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等5大洲,包括俄罗斯、埃及、越南等在内的20多个国家的媒体人跨越千山万水,齐聚民主村,感受这个老社区的华丽蝶变。
▲2025年4月22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重庆的实践”媒体采访活动走进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首席记者 龙帆 摄
“我为此倍感惊喜的是在重庆这样的超大城市,依然保留着对本地居民有人文关怀的社区场所。”从提供暖心服务的红心蚂蚁志愿服务驿站,到传承老手艺又便利居民生活的“惠民巧匠坊”,民主村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保留并着重打造的一个个暖心民生服务,让葡萄牙《前进报》记者佩德罗·费尔南德斯不禁发出赞叹与感慨,“市民需求与福祉被置于城市发展的首要位置,且成为最优先级考量,值得我们学习。”
▲2025年4月22日,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外国媒体记者在社区参观。首席记者 龙帆 摄
经过一夜小雨,民主村道的黄葛树叶被冲洗得格外油亮。建设渠广场飘来二胡与竹笛的悠扬旋律,萨摩亚《萨瓦利报》英语副主编杰思敏跟着节奏轻轻摇摆,手机镜头对准白发演奏者颤抖却投入的指尖。
▲2025年4月22日,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媒体记者正在观看音乐表演。首席记者 龙帆 摄
老人们表演结束后,她感慨地说:“在我们家乡,很少能在街边看到这样的场景。这里的传统音乐表演充满活力,反映了和我们国家不一样的文化与传统,这非常有趣,或许我可以把这份独特的体验带回家,相信会让我们那儿的老一辈人也感兴趣。”
▲2025年4月22日,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外国媒体记者参观惠民巧匠坊。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印度尼西亚《罗盘报》副常务编辑安德雷斯・马约托则对民主村社区食堂的“公益+惠民”运营模式十分好奇。
在一处就餐窗口前,他详细询问工作人员食堂价格以及老年人优惠政策,当得知当地居民花费10元至18元不等,就能分别享受基础套餐与自助套餐,另外60岁以上满足要求的老人还能获得额外优惠时,他不禁频频点头,称赞道:“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像民主村食堂这样的惠民举措,充分体现了这里一切都在积极改变,而且变得越来越好,真的让人印象深刻。”
▲2025年4月22日,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社区书记伍成莉(右一)向外国媒体记者介绍民主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首席记者 龙帆 摄
民主村社区会客厅宽敞明亮,由于改造过程中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建议,这栋源自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苏式红砖房被保留,现在成为社区文化历史展陈馆和居民协商议事的阵地。“在波兰,我们也需要更多像民主村这样由政府组织规划,致力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地方。这里的社区设施、公共服务以及邻里氛围,都为居民创造了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值得我们学习。” 波兰《论坛报》主编尤里安・莫尔达尔斯基赞叹说。
▲2025年4月22日,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外国媒体记者与居民互动。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参观结束时,瑞士记者协会前主席、日内瓦州议会议员居伊・梅坦对民主村高度评价:“民主村的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个绝佳的范例。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巧妙运用新技术,让整个社区既充满历史韵味,又向未来开放,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的生活便利性,这一点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