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好人”朱敏:25载践行法治初心
2025-04-17 17:08
“敬琳,金融审判白皮书建议部分还要继续完善,突出问题要精准归纳。”“相关案件审理情况、司法建议以及典型案例,对全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一定要精心准备,容不得出错。”
4月10日下午,江北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庭长朱敏一边翻看着手中的卷宗,一边通过电话与同事沟通金融审判典型案例的准备情况。她刚挂电话,手机便再度响起,办公室桌上又多了好几份等待审核的法律文书。
▲朱敏 受访者供图
这样忙碌的工作生活,朱敏已经持续了整整25年,但她依旧处理得一丝不苟、井井有条,用她的话来说:“民生无小案,每个金融案件,我们都要认真审核欠款本金、利息、罚息等费用是否合法,依法平等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做护航地方经济发展的司法卫士。”
▲朱敏(中)与审判团队讨论案件。受访者供图
1993年,正读高二的朱敏,因一场官司与法结缘。“那时我的一位亲戚在镇上民营企业工作,但因操作压模机时左手手指不幸被压断,伤势严重。然而企业方对此次工伤认定存在争议,医药费赔偿款没有着落,不得已只好诉诸法律途径,与企业打起官司。”
朱敏虽然年纪不大,但能读能写,也算家里的“文化人”,就陪着亲戚一起去开庭,从村里到派出法庭的路,她走了好多趟。“我们当时有些担心法官会偏袒企业那一方,不过事实上,法官极其认真,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解释法律规定、确认证据,还多次组织双方调解。”朱敏回忆说,正是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矛盾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案子圆满解决,亲戚也拿到了赔偿款。
▲朱敏(左一)在社区开展普法宣传。受访者供图
这起案件虽小,却给朱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切感受到,法律是可以给老百姓撑腰的!”从此,法律的种子在她的心中深埋,并生根发芽。
25年前,大学毕业的朱敏如愿进入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正式涉足司法领域。3年的书记员和法官助理工作中,她尤其注重观察学习、虚心请教,并认真分析研判前辈法官们的案件,为接下来的实操做足准备。直到2002年担任法官后,才迎来了自己的办案首秀。
“我办的第一件案子,是一起保险合同纠纷。起因是店面火灾导致投保的货物被烧毁,原告店家个人与被告保险公司对是否赔付问题意见不一,遂打起官司,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可算是一场不小的挑战。”朱敏笑着说。
通过认真审理,朱敏发现案件双方矛盾焦点主要在起火原因和价值认定上:原告认为失火是意外,保险公司应全额赔付;而被告则认为火灾或有人为因素,且由于原告账本不规范,对烧毁货物价值认定非常有意见。
“双方意见都有一定道理,并都提供了相应证据,但双方分歧较大,矛盾十分突出,经常打电话询问案件进展。这让我更加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为此,朱敏将100多页的卷宗翻了又翻,仔细勘查事故现场,认真清理货物残骸,并多次组织双方沟通案情、确定鉴定检材和鉴定标准。
在委托并配合第三方鉴定机构对受损货物价值作出鉴定结论后,朱敏迅速组织开庭审理,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最终判决原告方胜诉,被告方上诉后,二审维持了原判。朱敏笑着说道:“这个案件比较疑难复杂,判决前我还是很紧张的,若是二审推翻了我先前的判决,那就证明我的能力仍有不足,若有严重失误,我还将承担更大追责。这个案件也坚定了我办案的信心,只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能做到公平公正。”
转眼间,昔日初入法庭的“小姑娘”已经成长为法院金融审判庭庭长、同事们眼里的“大前辈”。20多年的一线司法工作中,朱敏办理各类民商事案件7600余件,无一矛盾激化。
▲朱敏(左一)在线调解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受访者供图
此外,作为庭长的她还带领团队常驻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量身制定金融服务“诉讼十条”,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探索创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促进金融纠纷的实质化解;创新打造“金融类案智审一体化平台”,实现网上立案时间缩短至32秒每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至27天,自动生成的裁判文书准确率高达98%。近3年来,朱敏带领部门审结金融案件6.4万件,标的额达165亿元,以实际行动为辖区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回首这25年的基层一线司法工作,朱敏说:“从一头青丝到两鬓初霜,从职场小白历练为优秀法官,每一次跨越都是成长的印记,每一步前行都铸就了更坚韧的自己。当事人如释重负的笑脸,就是我坚守法治信仰的意义所在。”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