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委书记黎勇: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渝东新城主引擎
2024-08-27 16:46
涪陵,依山而起、因水而生,长江、乌江在此交汇,武陵山脉在此绵延,是一座山水辉映的大生之城,素有“乌江门户”“巴国故都”“理学圣地”“世界榨菜之乡”和工业大区的美誉。
涪陵是实力强劲的工业重镇。工业是涪陵的“金名片”,拥有全国最大页岩气田、全市最大的化工园区和中心城区外首个千亿园区,培育百亿级企业6家、区县第一,工业综合实力稳居全市第一方阵。涪陵是通江达海的门户枢纽。长江乌江航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此交汇融通,龙头港是5000吨级船舶常年可抵达的长江上游最西端港区,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全市第一。涪陵是底蕴深厚的人文胜地。2300余年建城史,孕育了神秘灿烂的枳巴文化、博大精深的易理文化、世界一绝的白鹤梁题刻文化、名扬四海的榨菜文化,千年文脉、两江画卷让这座城市更具山水颜值和人文气质。
当前,我们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服务全市打造“两大定位”、建设“六个区”的目标,着力锻造“制造强区”,构建“区域枢纽”,争当“改革先锋”,树立“智治范例”,建设“大美城乡”,筑牢“生态屏障”,加快打造渝东新城主引擎,努力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展现大担当、作出大贡献。
我们聚力再造一个“涪陵工业”。在全市工业版图中,涪陵是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围绕202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再造一个‘涪陵工业’”的目标,稳住工业基本盘,优化园区职能,帮助企业拓市场、找货源、享政策、降成本、保用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力推动企业产能释放;找准招商突破口,发挥长江水运、地方电网、页岩气源等要素资源优势,积极运用基金招商、产业生态招商、应用场景招商等模式,大力招引产业链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培育发展新动能,强化科创赋能、数字赋能,加快建设华峰低碳研究院等16个企业研发中心,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增量”。
我们聚力建设新通道辅枢纽。涪陵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市域辅枢纽,处在中心城区连接渝东北、渝东南的“Y”字形节点上,区位优势独特。我们正加快推动高速公路“三步成环”、铁路“加密成网”。重点将围绕增强枢纽功能,推动高速公路区内“成环”、相邻区县全部直达,变“重庆地理几何中心”为“交通中心”;争取广安经涪陵至柳州铁路尽快启动,吸引川东、黔北地区货物来涪集结分拨;配合做好渝宜、渝万高铁相关工作,加快形成“米”字型铁路网;深化龙头港与长江、乌江沿线港口合作,拓展水水中转、铁水联运,完善集疏运体系,提升枢纽港地位;采取创新运输模式、简化通关流程等方式,降低物流成本,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让涪陵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我们聚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涪陵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我们将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强“能级”,擦亮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国家森林城市名片,接续建设区域经济、商贸、物流、教育、医疗、文化中心,壮大区域中心城市的“三头六臂”,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发挥产业和公共服务优势,用拴心留人环境提升“人气”,用稳定工作岗位带来“财气”,用优质教育医疗增加“福气”,用特色消费场景点燃“烟火气”,常年保持20万产业工人、20万学生在涪就业就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在此安居乐业。
我们聚力争当改革攻坚排头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作为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我们抢抓每一轮改革机遇,在上世纪90年代就创造了多家国企改制上市的“涪陵现象”,区属国企发展至今,资产总额已达3300亿元、区县第一。我们将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聚焦国企、民企健康发展,深化国企压数量、压层级、压平台、压成本“四压”改革,实现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巩固全市区县“最强国资”地位。同时,落实好“涪陵民营经济16条”,深化“一企一专员”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集聚地和最佳投资首选地。
与时代共澎湃、与涪陵共成长。幸福新涪陵,欢迎你光临!期待大家踏上有“涪”之地、成为有“福”之人。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