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珍档|伍时英:“飞毛腿”传奇
2025-04-04 14:19
1949年11月27日晚10点左右,一声口哨突然响起,渣滓洞监狱各牢房门的风洞口同时伸进机关枪,刹那间,枪声、咒骂声、呼叫声、口号声相互交织,革命志士纷纷倒下。一位革命者躲过机枪扫射,从战友的尸体堆中爬起来,一边观察一边安慰尚未牺牲的两位同志。在他的指挥下,三人脚蹬土墙使劲将牢门右下角弄出一个洞,冲出牢房,避开火堆,跳到放风坝上……
▲伍时英
从尸体堆里爬起来的人被称为“飞毛腿大侠”,他是年近半百且三入国民党大牢的巴县小学教员、共产党员伍时英。
伍时英,1903年出生于巴县跳蹬乡白沙沱。在1927年“三三一”惨案中,伍时英幸免于难,就在革命转入低潮,处于最困难、最危险的时期,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地下交通员,积极宣传并开展革命斗争。
伍时英虽然相貌平平,但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脚下功夫,这为他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虽没有《水浒传》中“神行太保”戴宗日行八百里之功,但他能凭着自己的双脚在崎岖山路上健步如飞。那时,他在白沙沱小学任美术教师,能嘴上衔笔作画儿,双手均能握笔写字,学生们无不称奇。他白天上课,晚上就干革命工作,传递情报、张贴标语、联系地下党员、商讨斗争方式……一天晚上,老师和住校学生都已入室就寝,伍时英则佯装躺下,待同寝室的老师进入梦乡发出呼噜声后,伍时英悄悄爬出被窝,把一条木板凳塞进被子,帽子放在枕头上,伪装成有人睡觉的样子,然后轻手轻脚出门,朝重庆两路口方向奔去。几十里的山路,高高低低,凹凸不平,树木野草横七竖八,伍时英却像草上飞一般,几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返回时,还一路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传递信息。回到白沙沱,天尚未亮,他又悄悄进门将木板凳取出,钻进被窝,再睡一个回笼觉。起床铃响后,他与同室老师一同起床投入新一天的教学工作,不露半点蛛丝马迹。
1928年,地下党在重庆闹市区举行“飞行集会”(动作迅速的集会),伍时英也参加了,但他脸上有麻斑,太打眼,不能上台演讲,于是就干后勤保卫工作,维持秩序,掩护战友。他给演讲者拿外衣外套、墨镜帽子,待演讲者演讲完毕,疾步走下讲台之后,伍时英迅速递上伪装衣帽,让演讲者混入人群,瞬间消失在人海中。在一次“飞行集会”中,一个外形瘦弱的讲演者被特务用警棒击伤,伍时英赶忙背上受伤的演讲者撤退,不一会儿就到了河边,跳上小船,消失得无影无踪。老百姓都赞叹“共产党是天兵天将,来无影去无踪,真神了”!特务也惊呼“共产党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又像土行孙那样会遁土,我们拿他‘莫法(没办法)’”!
在几十年的对敌斗争中,伍时英四次被捕,三次成功越狱。好几次,他在乱坟堆中过夜,在古生基(人在世时为自己修建的开放式坟墓)中与死人的尸骨为伴;有时夜宿在别人家的屋檐下,或躺在大黄桷树丫间,一晚上要换几处休息地;有时点一支香,用手捏着,等香烧到手指,便起身转移到下一处地方。一晚,他借宿朋友家,敌人半夜来搜查,他急忙起来躲避,但前门后门都被特务堵住,无路可逃,他急中生智跳进粪坑,头顶一把粪瓢,嘴含一根麦管出气。敌人四处寻找未果,一摸被窝,还有热气,断定伍时英还藏在屋里,并未走远,又翻箱倒柜地搜寻。一个特务闻到粪坑的臭味,用手电一照,发现粪坑中有一把粪瓢,好像还在晃动,几个特务就动手把泡在粪坑内的伍时英拖上来,裹上一条毯子,捆上滑竿,抬到警察局关押起来。半个月后的一天夜晚,伍时英从牢房“天窗”钻出,消失在黑暗之中。第二天敌人发现他跑了,立即全城戒严,见麻脸人就抓,恰巧一个特务是麻脸,也被抓了起来。一时间,全城抓了五六十个“麻子”,而真正的“伍麻子”却早已远走高飞。
还有一次,伍时英在传递党的信件时被敌人捉住,关进“巴县衙门”,戴上脚镣手铐,关入死囚牢房。吃饭时,伍时英故意弄破饭碗,悄悄藏起一块碎片,又发现牢内墙上高高地钉了一颗钉子,他踮起脚尖好不容易摇动钉子,拔了下来。每当半夜,他就用破碗片和铁钉磨脚镣,几天之后,奇迹般地磨断了铁镣上最薄弱的一环,得以从牢房的排气孔钻出,连夜奔往珊瑚坝,又用鹅卵石砸断另一只脚镣,泅过长江,奔向贵州山区,继续做地下工作……
在“一一·二七”大屠杀中,伍时英冲出牢门后,回头看见肖中鼎、孙重、陈化纯、刘汉清四人还活着,于是他又返回牢房救出他们,但他自己却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