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彩思政”启新程 江津打造“行走的课堂”点燃育人新火花
2025-04-25 21:47
4月25日,重庆市江津中学校的校园里热潮涌动,一场聚焦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的盛会——江津区新时代大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研讨会在此拉开帷幕。随着“津彩思政·厚道江津”育人品牌建设工程的正式启动,不仅为本土教育注入新活力,更有望为全国县域思政教育提供“江津方案”。
▲活动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如何让思政课走出教室,与山川风物、历史文脉共情共鸣?江津区在“津彩思政·厚道江津”中给出独特答卷:依托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的红色基因、中山古镇的千年烟火、5A级四面山景区的生态画卷等本土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主题课程体系。35条精品研学线路串联起家国情怀与乡土记忆,学生们可在聂帅故里感悟信仰力量,于古镇青石板路上触摸历史脉络,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在行走中深度融合。
▲活动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在“津彩思政·厚道江津”育人品牌建设工程中,江津区的思政教育将不再局限于校园围墙,当地将充分挖掘社会“大课堂”资源,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工厂、农村、社区都成为思政课的生动现场。同时,引入市场主体创新服务模式,让思政教育从“照本宣科”变为“沉浸体验”。
在江津中学的课堂上,一场跨学科的“化学反应”悄然发生:语文课上,《宇宙航行》点燃科学报国梦;地理课以中山古镇为案例,探讨传统聚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政治课则将聂帅精神融入青年担当的思辨……同步开展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周更是精彩纷呈:学生自导自演的红色剧目、充满奇思的科创作品,让思政教育与青春创意碰撞出璀璨火花。
研讨会现场,高校智库与基层教育展开深度对话。重庆市档案馆副馆长潘勇以“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使命与担当”为题,勾勒育人蓝图;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八所高校推出“思政前沿”系列讲座,将学术视野注入县域实践。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