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得甘露育桃李,铜梁一中以教师队伍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2024-09-09 09:49

“教书,一丝不苟;育人,滴水感恩……”近日,在铜梁区举办的教师节庆祝会上,来自铜梁一中的语文教师苟怀海侃侃而谈,真诚地分享自己的育人心声,获得了台下教师的热烈掌声。

34年的教育生涯,苟怀海完成了由小学老师到学科名师的华丽转身,收获了丰硕的育人成果,2024年他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苟怀海的快速成长,与学校科学有效的强师措施密不可分。

▲全国优秀教师苟怀海

近年来,铜梁一中以“谋创新抓落实重实干”为目标,聚焦“强师工程”建设,大力培养新时代“育才尖兵”,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师资结构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呈现勃勃生机,结出累累硕果。

聚焦课堂

打造“双动三有”高效课堂

强教必先强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铜梁一中把“强师工程”的第一步“锁定”在了课堂。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之下,铜梁一中主动作为,巧借学科教研组之力,组织全校教师定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搭建磨课团队,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和新课堂,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业务水平,打造精品课程。

▲学术研讨会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教学改革也有了新成果——“双动三有”高效课堂模式,即心动、行动,有根、有情、有效。在此模式的引领之下,课堂焕然一新,讲授变得生动,互动变得多样,学习也有了实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质效齐升。

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课堂氛围、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对此,学校还通过评职晋级政策引领、领导头雁带头示范、名师骨干教师层层推进的“三步走”策略,循序渐进转变老师教学观念。

在一堂堂别开生面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内功”也得到了淬炼。

聚焦教师

形成三阶四维培养模式

骨干教师车耀、赵守娇精心赛课,在众多教师中脱颖而出,获得“教学能手”称号;青年新秀吕春梅、赵强举主动作为,科研创新,在精益求精中快速成长……

这是铜梁一中的教师群像。他们的德才兼备、业务精进,正得益于学校定制化的教师培养模式。

学校聚焦“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示范引领”四个教育维度,构建了“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名师”三阶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持续发展。

针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制定“一三六九”成长规划,即一年站稳讲台,成为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三年走完一届高考,成为校级骨干教师;六至九年经历两、三届高三,成为区级骨干教师。针对各级骨干教师,制定“三六一二”成长规划,即以校级骨干教师为起点,三年成长为区级骨干教师,六年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十二年成长为学科名师。

在此模式的引领和发力之下,学校呈现出“名师引领、后浪奔涌”的全新局面,教师队伍日新月异。

实打实的措施落地,让学校名师荟萃。目前,学校有高级职称教师134人、正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重庆市学科名师8人、市区骨干教师104人……如今,这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在为铜梁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谭茭 张玉芳)

来源: 重庆日报·教育  
编辑: 陈磊   主编:胡东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