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张桂梅:用教育打破山区女孩的宿命
2024-10-21 19:31
“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可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近日,央视热播电视连续剧《山花烂漫时》迎来了震撼人心的大结局,这部以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真实事迹改编、著名演员宋佳主演的作品,宛如一阵春风,拂过人们的心灵,不仅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更引发了观众对于山区教育、以及教育如何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等问题的深刻反思。
山区女孩的宿命
影片一开始,就把我们引入残酷的现实:14岁的初三女生谷雨,虽成绩优秀,但因家境贫寒不得不放弃学业。他的父亲沉迷于酗酒,女孩必须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甚至不得不为了三万块钱的彩礼,小小年纪就要嫁给陌生男人,成为生育的工具。
这正是山区女孩命运的缩影。
有一年张桂梅到村里去家访,看见两个十五六岁的女孩挺着大肚子,在比谁的肚子更大。其中一个女孩正是张桂梅的学生,初中成绩特别好,可惜辍学回家嫁人了。
后来听说,她在生第二个孩子时,因为婆婆坚持用土法接生,导致产后大出血。临死之前,女孩想见丈夫最后一面,但婆婆觉得晦气没有同意。最终姑娘遗憾离世。之后丈夫每天借酒麻痹自己,后来死在正在耕犁的水田里。家里只剩下一老一小相依为命。这个婆婆,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也没有接受过教育。
“山里的女孩们,从小所处的就是这种贫穷落后、愚昧无知、重男轻女、不思改变的生态环境,很多女孩小小年纪就成了家庭的‘牺牲品’。”这一切都让张桂梅感到锥心的痛,仿佛是一根根尖锐的刺,扎在她的心头。
唯教育可消除愚昧
张桂梅在山区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注意到一个细节:每个班级中的男生数量明显多于女生。而且,很多女生“读着读着突然不见了”。她经过家访才知道,有的选择了外出打工,有的仅仅是为了家里多增加一个劳动力,有的甚至为了彩礼早早嫁人。
“这些辍学的女孩,她们的后代很可能会重复她们的命运,将贫穷和愚昧一代代传递下去。如果这些女孩子能够有一个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母亲,她们便不会辍学,便会阻断这种贫穷和愚昧的代代相传。”张桂梅意识到,想要阻止类似悲剧的发生,唯有通过教育来消除愚昧,给女孩们一个走出大山的机会。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给予女孩们自信和改变命运的力量。”
扎心的现实,以及对女孩们命运的深切关怀,让张桂梅萌生了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让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并彻底打破贫困在低素质母亲与低素质孩子之间的恶性循环。”张桂梅深刻认识到,要改变这些落后地区民众的思想观念,摒弃恶俗陋习,必须让他们的子女接受教育,让他们走出大山,见识山外的世界,特别是这 些未来的母亲 ——大山里的女孩们。
艰难创办女子高中
2008年,在丽江市和华坪县两级教育部门各100万元启动资金的支持下,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终于建成 , 开始招聘老师,招收学生。
山里条件差,老师不愿意来,有的老师瞅一眼扭头就走。张桂梅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她的感召下,最终有17名老师选择留下。初期没有学生,张桂梅就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动员,告诉家长“上高中不收一分钱”,期许孩子一个明媚的未来,最终招收到首届学生100人。
建校之初,由于环境太艰苦,学生基础太薄弱,老师们纷纷辞职,学生也在流失,整个学校人心涣散。
一个月后,只剩下8位老师。张桂梅整理这8位老师的资料,其中有6位是党员。她将所有党员召集在一起,说:“在抗战时期和革命年代,有党员阵地就不会丢,现在我们要把教育扶贫这个阵地丢了吗?”
有党员站出来问:“张校长,您说怎么办吧?”
“重温入党誓词!”张桂梅提议。
可是没有找到党旗。于是美术老师在二楼的墙上画了一面党旗。
课间操时,张桂梅带领老师和学生一起,面向墙上的党旗,庄重地重温入党誓言。“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全体师生跟着她念完第一句,台下的学生和台上的老师已经哭成一片,第二句誓言根本就没法完整念下去。“别哭了!”她说,“一起唱《国际歌》吧!”于是,在滇西崇山峻岭的上空,飘荡起了雄壮的歌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经此之后,准备辞职的老师撕掉了辞职信,学生也开始奋起读书。学校终于稳定下来,并逐步走上正轨。
踏上漫漫家访路
在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办学过程中,张桂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山区女孩来说,贫穷愚昧是她们追求梦想的最大障碍,教育缺失更是她们改变命运的最大阻力。她以自己单薄的身躯,无时无刻不在与山区愚昧落后的思想作斗争。
为了留住更多的贫困生,张桂梅走上了漫长的家访路。“只有深入学生家庭,才能了解她们的真实生存状况,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她穿越在蜿蜒的山路上,曾因过度劳累而昏睡在路旁。她尝试过自己租车,也骑过马和摩托,甚至两次摔断肋骨。然而,她却从不言弃。终于,一个个“读着读着就不见了”的女孩被她找回来了。
一次,在前往华坪县通达乡家访的路上,车子转过几道弯,路边闪过一个蓬头垢面的放羊女孩。张桂梅大喊一声:“停车!”
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张桂梅已经打开车门向女孩跑去,叫出女孩的名字。此时,女孩抱着张桂梅,失声痛哭。原来,这个牧羊女孩曾是张桂梅的学生,后被亲戚带走辍学,安排到山上放羊。听闻女孩的遭遇,张桂梅心疼不已,“不行,你得回去读书。”张桂梅立刻拿出手机给女孩亲戚打电话。几天之后,张桂梅专程来接女孩,把她送回学校读书。
有一年寒假,张桂梅到华坪县荣将镇家访。在街头,张桂梅一眼就看到高三学生山启燕正在路边摆摊卖甘蔗。“都要高考了,不好好在家看书,咋跑来卖甘蔗?”张桂梅生气地问。原来,山启燕的父亲患病、家庭困难,不得不卖甘蔗凑钱给父亲治病。了解情况后,她给山启燕打气:“好孩子,要争气考上大学,以后就不用过这种日子了!”
自此之后,张桂梅经常偷偷给山启燕塞生活费,直到她顺利考上大学。如今,大学毕业的山启燕已成为华坪县的一名幼儿园教师。
自2008年创办丽江华 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始,张桂梅已经走遍了丽江各地的山山水水。她的足迹覆盖了近2000名学生的家庭,总行程已超12万公里。她曾经只用了6天时间就走访了华坪县荣将镇、石龙坝镇、兴泉镇和船房乡的37个村民小组,访问了39个学生的家庭。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创办16 年,张桂梅前前后后将2000多名女孩送进大学校园,让她们看到世界的另一面,彻底改变了她们的命运。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是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训。如今,这所崇山之中的学校已成为滇西山区的灯塔,照亮了无数女孩的前行之路。而张桂梅也实现了她的初心,依旧坚守岗位,如高山般屹立,为山区女孩铺平道路,指引她们迈向希望的彼岸。
人物简介
张桂梅:1957年6月,张桂梅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1975年,张桂梅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成为中甸林业局办公室的一员。后来调到中甸林业子弟学校工作,开启了她 在滇西山区的教育生涯。
2008 年,她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中学——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任党支部书记、校长。她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中国十大女杰”“全国精神文明十佳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中国十大教育年度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是党的十七大代表。
文/范时勇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