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周刊|一场跨越山水的空间对话 ——解析成渝城市更新的共生密码
2025-04-22 12:50
前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二批)中,成渝两地6个项目脱颖而出,它们是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东路特色街区改造项目、成都市更新利用城市剩余空间打造“金角银边”系列工程,重庆市江北区塔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渝中区解放碑地下环道城市更新项目、
工业遗址变身文化地标,地下
▲现在,北仓文创街区已打造成一个富有活力的公共文化场所。受访者供图
4月14日,江北区塔坪片区的青砖老墙下,北仓文创街区创始人李传波正与设计师们研讨
从重庆开埠遗址的百年洋行到成都玉林街区的烟火巷陌,从解放碑地下环道的智能导航到
活态传承:让历史文脉焕发新生机
提到塔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想到的多是曾经的脏乱差。其实,塔坪的改变,是从10年前江北纺织仓库开始的。
▲塔坪片区改造后,背街小巷焕然一新成为江北区热门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新兴产业聚集地,100余年轻人也在这里创业逐梦。 受访者供图
“毗邻观音桥,拆除重新开发经济价值或许更大。”李传波是做空间设计的,他发现过去城市的“更新改造”多是大拆大建,几乎没有去发掘背后的城市文化。他说,“江北纺织仓库保留着工业历史文化的记忆,拆了就真没了。”
2015年,李传波带领团队对江北纺织仓库进行更新改造,保留工业厂房的原始结构,利用拆下来的青砖、木头、老铁门等原始材料进行建筑场景装饰,最大程度保存北仓原始样貌和植被;同时引入创意设计工作室、展览空间和艺术市集,将文化产业、艺术设计和公共空间多元复合,打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公共文化场所。
“城市更新,必须尊重历史文脉、城市肌理。”李传波称,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他认为:“这样既避免了‘千城一面、万楼一貌’,又彰显了城市特色。”
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建立,成为内陆开放第一个口岸,西方列强打通了梦寐以求的长江上游航道。南岸区南滨路沿线曾是外国商号聚集区。到2021年,这里仍保存有多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其中立德乐洋行旧址群是重庆开埠历史的代表性遗存,但现场建筑界面较差、植被杂乱无序、道路通行不便,文脉标识早已模糊。
“城市更新,文化文物挖掘保护必须走在前面。”重庆渝地远见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夏奇铄介绍,
立德乐洋行是英国商人立德乐在1891年重庆开埠以后建的第一个洋行,修缮后不仅保留了中西建筑融合的风貌,还展陈了留声机、地球仪、航海六分仪等老物件。
50米外是立德乐洋行曾经的仓库,如今建成了重庆开埠历史陈列馆,但保留了重庆开埠时期的建筑风貌。馆内展陈了从全球征集重庆开埠时期的文献、照片、老物件等300余件藏品。
▲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夜景。 受访者供图
站在重庆开埠遗址公园的观景台,夏奇铄凝视江岸线的天际轮廓,“朝天门来福士与立德乐洋行隔江相望,犹如这座城市过去与未来的对视。
这种时空对话的智慧,在成都玉林东路化作更轻盈的表达。玉林东路特色街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老成都”市井街区,城市更新仅对15%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保留下来的老茶馆里,评书直播与盖碗茶同框;街角
民生算法:破解城市更新的多
4月11日早上8点30分,家住江北的李明驾车抵达渝中区北区路,右打方向盘直接驶入解放碑地下环道北区路入口,11分钟后便抵达帝都广场车库。
“节约一半的时间。”李明在解放碑上班。过去,早上8点不到就得出门,驾车到北区路再上行到临江门排队等红绿灯,最后行驶到帝都广场停车库。他说,“这个线路要20来分钟,碰上堵车更耗时。”
▲建成投用的渝中区解放碑地下环道。受访者供图
解放碑商圈是全市发展最成熟的商业区,因地形高差限制、开发空间局限,其路网连通性较差、南北向
解放碑地下环道是全国首个在繁华中心城区地下建成并具有通行、停车、人防功能的环道工程,总投资25亿元,始建于2013年,到2023年才全线贯通,总长度约7.5公里,一共设置7个出入口(4进3出),将解放碑核心区域28个地下车库连成一体,串联近2.3万个车位。
“环道结构复杂多样,投用之初导航都失灵。”环道工程建设方重庆市渝中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环道管理中心负责人胡笳介绍
在中心城区地下挖这么大的工程,其中的管网重构、空间爆破等,技术难度极大。项目团队开展技术、机制创新,攻克了超浅埋隧道群施工等6大技术难题,收获多项发明专利和国家级奖项,也有效缓解了进出解放碑区域的重要交通节点压力,促进了解放碑商圈提质扩容。
“推进城市更新,关键在顺应群众期待,解决好‘城市病’。”重庆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规划学术委员会特聘专家顾问
在玉林东路,当策划师提出
“居民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曹滢介绍,玉林东路在全国首创“策划-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前置引入专业运营公司,联动167名规划师、3000余名居民代表深度参与,通过“居民需求-设计方案-施工监督-招商运营”的闭环,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到居民参与,居民满意度超90%。
▲焕新后的成都市玉林东路街景,全国首条多业权统一运营街区。受访者供图
城市更新的目的,
产业涅槃:重构城市价值坐标系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项目启动初期,玉林东路基础设施老化,特别是针对商铺业态低端、业权分散问题,运营方创新采取“新招一批、保留一批、提升一批、搬迁一批、挖潜一批”策略进行业态迭代调整;同时建立“多业权街区共发展联盟”,通过“商户分级评估-动态调整-品牌孵化”机制确保业态与消费需求匹配。
现在,整个街区商户数量由80家提升到150余家
“城市更新的核心是产业更新。
事实的确如此。10年深耕,北仓文创街区不仅是公众可以参与的文化空间,也是艺术家和创意从业者的工作场所,深受年轻人喜欢,引来80多位创业者
“北仓不但自己‘火’了,更带‘火’了整个塔坪片区。”江北区观音桥街道社区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过去,塔坪片区环境脏乱差,仅有七八家店铺经营。改造后,背街小巷焕然一新成为江北区热门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此前搬离的居民回来了,100
同样,重庆开埠遗址公园通过打造城市秀场、临江广场、演艺空间、极限空间,引入音乐会、潮流派对、极限运动、观展体验,形成独具山城地域特色、人文历史、浪漫夜景和新潮消费场景的城市慢享公园街区。
2023年9月,公园开园后,先后汇聚了研学培训、特色餐饮、成渝文创、LIVEHOUSE、民宿酒店、艺术集市等新型业态,店面招租率、租金价格分别比同片区传统商业中心高出40%、150%。

【对话】
对话成渝城市更新的破圈基因与进化路径
成渝城市更新项目双双“出圈”,究竟做对了什么?接下来还应怎么做?记者邀请重庆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规划学术委员会特聘专家顾问
重庆日报:入选城市更新全国推广案例,两地项目在多个类别都有斩获,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曹滢:这些项目开始从注重从原有的“善建”转向“善营”,围绕“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探索建立了很好的运营机制,融合“政府、商家、居民、服务链”共同诉求,将城市“资产”转变为“资本”,既便民、利民、安民
重庆日报:城市更新的路还有多长?还需要做些什么?
李传波:城市更新一直在路上。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提升,更是一项重构人与人、人与城市关系的社会工程。当下,城市更新人才紧缺,个人建议多培养城市更新人才。
曹滢:城市更新是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这条道路会越走越宽。作为服务者,我们需要用“针灸”的方式去焕新我们的老城,保留传统在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