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万元!漏损率下降8个点!智慧守护南川“水命脉”
2024-08-23 13:19
漏损率下降8个点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南川区县域城市智能节水效益
达1200万元!
一滴水从水厂出发到达居民家中
通过分区管理、数据回传
实现了公共供水管网
智能化、精准化的控漏
作为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
目前
我区漏损率由14.94%下降到6.9%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节水效益达1200万元
▲工作人员在地下管廊检查。通讯员 罗建 摄
在东城街道皂桷井小区,工人们正在进行地下管网升级作业。皂桷井小区为老旧小区,原有供水管网年久失修,漏水跑水严重。居民赵女士说:“以前经常停水,到处都漏,现在改造了就好了,不漏水了就不用分担误差。”这次管网升级,会接入智能水表安装到户,随时监测,让居民用水更有保障。“以前人工抄表才能发现水量运行异常,再通过夜间分段停水慢慢寻找漏点,时间大概在一到两周。”南川区自来水公司漏损治理技术负责人陈科介绍,现在一户一表的智能水表可以实时回传用水数据,“现在通过智能化的漏损治理系统,两到三天就能找到漏点并完成维修”。
▲南川区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在安装水表。通讯员 罗建 摄
▲工作人员正在检测漏损水管。通讯员 罗建 摄
管网和一户一表改造仅仅是漏损治理的基本硬件,而供水分区计量、压力自动调控的智能化则是一大法宝。在区自来水公司的指挥调度室,各种数据形成的图表清晰明了。
该公司副总经理张英指着其中一个水压与水量图标介绍道:“这一段波形显示的是我们早上的供水高峰期,水压正在下降,但此时通过泵房后端的自动处理,就能实现水量和水压的平衡,达到均衡供水的目的。”从水厂到用户,我区分片分段安装了智能设备,数据实时更新,“实现了精准计量和数据的在线传输,便于大数据计算分析,一旦有异常系统会报警,我们就能进行精准控漏。”南川区城市管理局供节水科负责人刘代波说。
▲刘代波在检查二供设备运行情况。通讯员 罗建 摄
细节与智能化的精准控漏还体现在主管网的可视化。在南川城区智慧管廊的综合舱,水电气、通讯的管网清晰明了,城区的部分主水管网也在舱内,能实时监控主水管网的运行情况。据介绍,管道入廊后,城区的主管漏损率下降了3到4个百分点,全年节约水量30万立方米左右,同时也节约了开挖和维修成本。
▲工作人日常巡查二次供水设施。通讯员 罗建 摄
2022年以来,南川积极推进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27个小区供水设施改造,集成13个子系统,实现智慧化水务业务信息共享,实现了漏损闭环监测和控制,漏损率由2021年的14.94%下降至6.9%,累计减少漏损水量约400万立方米。
家住白鹤大厦的李女士称,在管网改造后,水质明显提升,“以前用水分时段,高峰期常常缺水,现在不仅全时段可用,水还特别干净,压力十足。”
接下来,南川区城市管理局将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二期工作,重点围绕漏损控制智慧化、精细化建设,力争2025年底漏损率下降至5%以内,年节约1500万元。”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