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碑地下环道分流解放碑区域地面20%-40%车流量,有效缓解交通和停车压力
04-28
4月24日至26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在重庆召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技术交流观摩会。会议期间,近300名与会嘉宾现场观摩了位于渝中区的解放碑地下环道项目。
▲地下空间工程施工技术交流观摩会现场
▲观摩解放碑地下环道
据介绍,解放碑地下环道工程自2010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历时13年,于去年7月全线贯通并顺利开通,成为全国首个规模最大的,在繁华中心城区地下建设并通行的具有通行、停车、人防功能的停车系统环道工程。
该工程位于解放碑核心区地下空间,属市、区级重点项目,总长度约7.5公里,其中主通道全长约2.8公里、支洞及连接道长约4.7公里,由“一环、七联络、N连通”组成。
其中,“一环”是指在地下5到60米的空间,开通一条2.8公里的单向双行循环道,线路走向为“临江门┄较场口转盘┄新华路┄中华路┄五一路┄临江路┄临江门”。
“七联络”包括三进两出和两条双向进出道,连接北区路、嘉滨路、解放东路、十八梯、两江桥渝中连接隧道和长滨路等主要市政道路。
“N连通”即通过多条地下连接支洞将解放碑核心区域28个地下车库连成一体,串联近2.3万个车位。
▲解放碑地下环道平面图
据参建单位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7月全线贯通后,解放碑地下环道可分流解放碑区域20%-40%的车流量,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大大缓解交通压力。
出租车司机王先生对此深有体会。“早上经常有从江北区打车的乘客,到解放碑这边上班。以前至少要堵车十几二十分钟,现在过了千厮门大桥直接进环道,几分钟就能到解放碑区域。”王先生说。
同时,环道充分发挥长滨路、嘉滨路和两江大桥的交通功能,来自江北、南岸、沙坪坝、九龙坡等区的车辆,均可经解放碑地下环道到达解放碑区域,实现了主城各区的互联互通。
驱车沿环道通行,除了出口指示牌,还可以看到多个停车库标识。上述负责人介绍:“环道串联了解放碑区域国泰广场、地王广场、万豪酒店等28个停车库,实现了地下停车位的资源连接共享。且市民从环道进入停车库后,大多为车库的B4、B5层,也大大提升了车位的利用率。”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碑地下环道工程因连接通道及车库众多,交通流向复杂,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多项在全市、全国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的成果。如创造了消防设计与审批先例,形成了坡度技术的地方评审标准,实现了“5G+北斗”技术突破等。
(杨晨)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