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名菜:潼南太安鱼 从《琼江河畔 鱼味美说》细品它的前世今生~
2025-04-25 14:52
重庆是美食的天堂
这个“五一”假期
除了荣昌卤鹅
还有潼南太安鱼!

4月23日
潼台比武“镇”功夫太安镇专场
精彩纷呈
作为太安鱼发源地的潼南区太安镇
用美轮美奂的音诗画演绎
《琼江河畔 鱼味美说》
为观众揭开太安鱼的前世今生
让人回味无穷
地处川渝腹心的潼南,融巴蜀食韵、传千年技艺,在烟火巷陌中,用一锅红汤沸腾的豪情,串联起巴蜀饮食文化的脉络,“麻、辣、烫;细、嫩、鲜”的太安鱼,正是人们生活的鲜活写照。
太安鱼的前身可追溯至唐代的“缩项鳊鱼”。据《潼南县志·物产篇》记载,太安镇瓦漩沱所产的鳊鱼“腹如越斧,色青黑,味鲜美”,曾作为孟蜀时期的贡品,被称为“禁溪贡鱼”。明清时期,太安人便以鳊鱼为材,独创“大火豆腐细火鱼”的烹法,奠定其川菜名肴的地位。然而,鳊鱼产量有限,智慧的太安人转而选用花鲢、白鲢等易得鱼类,并革新工艺,以“大火煮细火煨”之法,让这道菜从宫廷珍馐走向烟火人家。


上世纪80、90年代,因太安镇地处川渝交通要道(今国道G246线),成为货车司机歇脚重镇。太安镇的厨师们便在琼江捕捞新鲜活鱼上岸,现杀现烹。鲜鱼的肥美与麻辣汤醒神功效,让这道菜随车轮传遍巴蜀,司机口中的“坨坨鱼”也因其发源地名,逐渐演变为“太安鱼”。
如今,经过传承者的改良,G246沿线的太安鱼门店百花齐放。有的以陈年泡萝卜提酸,有的靠祖传豆瓣增香,但其“重味轻型”的川菜哲学、“三段式烹饪”技法不断发展,正如食客所言:“含入口中,鱼肉化于舌尖,麻辣中透出泡菜的酸香,每一口都似在咀嚼百味人生。”2024年,太安鱼入选“渝味360碗”头碗菜,太安鱼餐饮店已遍布大江南北。

太安鱼不仅是麻辣鲜香的味觉符号
更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在火候的收放间 在调料的碰撞中
千年文脉与人间烟火于此交融
化作一筷入口即化的豪情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区传媒集团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